受益光伏市場復蘇 生産設備被一掃而空
    2010-05-20    作者:秦風    來源:上海證券報

    光伏産業復蘇帶來的庫存下降以及德國今年下調光伏補貼所引發的産業轉移令國內光伏生産設備的製造商受益匪淺。本報記者日前從業內多方了解到,由於歐洲光伏製造商成本壓力日增,當地不少光伏生産線都開始向中國轉移,而這已給國內生産設備製造商帶來一輪難得的增長機遇。
    據江西賽維一位管理人士透露,由於一季度庫存處於低位,硅片産能嚴重不足,各大硅片廠均緊急擴産,導致市場上連硅片生産設備也買不到。
    “原先正常情況下,長晶、切片設備的交貨期只需3個月,但今年都延長到4至5個月。由於各大硅片廠擴産、下單積極,導致設備生産商一度面臨交不出貨的局面。以今年3月份下的長晶或切片設備訂單來看,多數都要到今年三季度才能交貨。”另一位熟悉內情的市場人士説。
    而這種情況甚至在歐債危機爆發後也沒有太大改觀。如保利協鑫執行董事湯以銘在最近一次股東大會後就&&,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雖然令市場憂慮,但公司來自歐洲客戶的硅片訂單暫時未見減少。新興市場如中東、印度、南美、日本等國對硅片需求大增,可填補歐洲市場可能縮減的情況。
    他指出,太陽能正處於起步階段,市場需求仍會持續,保利協鑫維持今年多晶硅産能目標不變,即較去年大增2倍至1.6萬噸。
    天龍光電一位內部人士此前也向本報記者證實,今年單晶爐和硅片設備需求的確大增,預計全年銷售600&單晶爐不成問題,而去年的銷量為400&。他預計公司中期業績同比會有較大增幅。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同樣認可生産設備缺貨的現狀,並&&,缺貨是由於需求恢復比預期快,而庫存已降到很低。
    “生産設備缺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金融危機加上德國削減太陽能補貼,歐洲光伏産能因成本過高開始向中國轉移。”珈偉太陽能公司副董事長程世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這種轉移是整條光伏産業鏈從下游到上游的漸次轉移,這給國內光伏産業鏈各端的生産設備都會帶來大量需求。
    據悉,國産的光伏生産裝備絕大多數集中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領域,而硅材料加工和電池/組件製造環節的設備所佔比例又最高,部分設備已成為主流選用設備,佔據了國內大部分細分市場,單晶爐、層壓機等設備更是批量出口到歐洲、美國和日本。
    中投顧問分析師透露,去年我國光伏生産設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14.44%,今年增幅有可能更大。
    目前,國內光伏生産設備製造商主要有天龍光電、精功科技等,前者生産硅片設備和單晶爐,後者生産多晶硅鑄錠爐,預計將從這一趨勢中受益。

  相關稿件
中國光伏企業海外建電站為鎖定利潤 2010-05-10
江西賽維LDK成首家産能達2000兆瓦光伏企業 2010-04-22
光伏電站建設如火如荼 2010-04-14
江西光伏産業主營業務收入有望達420億元 2010-04-12
太陽能光伏成品“落戶”江西政府採購 201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