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目前電網公司、石油巨頭紛紛“搶食”電動汽車産業鏈的市場格局,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傅成玉10日在博鰲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中國電動汽車産業最缺的是中間社會運營環節,中海油的介入將側重於電動汽車的社會化運營環節,有效地將汽車産業和動力電池産業結合起來。
“中國最怕的是‘颳風’,一搞啥就一陣風。”傅成玉對本報記者説,“真正認真研究,拿出商業上可運作模式的還沒有。我認為,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積極往前推進是對的,但是,現在是要踏實地去做,而不要造勢。在中國,電動汽車産業鏈只有有了商業上的可操作模式,最終才能形成,光造電池或者光造車都不行,中間的社會運營環節用什麼模式最重要,但這也恰恰是目前最缺的。”
傅成玉&&,中海油要踏踏實實地把社會運營環節操作起來,研究商業模式,才能把電動汽車産業和動力電池産業都搞起來。“中國不缺搞汽車和搞電池的,缺的是怎麼樣將産業結合起來,完善中間的社會化環節,讓每一個司機開起來方便,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中海油是較早介入中國電動汽車産業鏈的能源央企之一。據了解,中海油去年已和天津津能投資公司簽署協議,決定向當地一家主要為電動汽車生産鋰電池的廠商——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投資50億元人民幣,用於在天津一個新廠建設20條電池生産線。
中海油總公司能源經濟研究院戰略研究室主任單聯文此前也向本報記者透露,該公司已投資50億元興建用於電動汽車的電池生産線。此外,公司還在考慮建設全國性的電池更換站網絡。有業內人士稱,中海油這一做法與埃克森美孚等西方石油巨頭類似,後者作為美國最大的石油巨頭,其涉足電動車基礎設施領域正是美國推動電動車産業化戰略的一部分。
此外,傅成玉還在論壇上&&,發展低碳經濟,對中國來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護能源資源,大力推動節能。這裡,非常重要的是發展清潔煤技術,現有煤資源能夠支撐人類再繼續發展100年,在清潔煤技術方面中海油將有非常大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