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業擬137億上重型直升機項目
    2010-03-12    作者:喻春來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我國將在未來幾年填補航空工業沒有民用重型直升機的空白。
  3月11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全國人大代表張洪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透露,中航工業正在積極準備自主研製20噸級以上的民用重型直升機,初步的投資額估計不會少於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7億元)。
  此項目正與俄方相關公司商談合作。不過,合作上將堅持中方為主的原則,不排除與俄方將在研發資金投入及研製工作上各承擔50%份額的合作方式。

  處於經濟技術性研究期

  張洪飚稱,中航工業已成立一個項目工作組,專門負責民用重型直升機的項目論證,包括投資額、開發周期、産量規模等,項目正在進行經濟技術性研究。
  重型直升機是指起飛重量大於20噸的直升機,主要在森林防火、起重吊裝、人員客貨運輸、城市消防、反恐維穩及應急救援等活動中起到重要作用。
  “按發達國家研發直升機的經驗,1噸的直升機需要研發投入1億美元,20噸以上的估計要超過20美元。”張洪飚説。
  據了解,我國直升機行業已成功研製13噸級、4噸級、2噸級,並批量交付使用,目前正在研發7噸級、1噸級,基本形成從1噸級到13噸級的系列化格局。
  張洪飚説,重型直升機在我國尚屬空白,是我國急需發展的重大項目,我國不能沒有自己的重型直升機,要堅持自主研製,輔之國際合作是研製的一條可行途徑。
  對於未來重型直升機項目選址問題,張洪飚説:“這個問題比較敏感,該項目尚未具體確定落在中航工業哪個公司,落在哪個城市也沒有定。”
  此前,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董事長李方勇透露,正在研製的重型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在20噸-30噸級,將在5至6年內研製成功。

  或與俄方合作

  國産大飛機專家委員會委員馮培德説,國內目前不能生産,但又不可缺的少量重型米-26直升機只能在國外少量購置或採取租賃方式解決。
  張洪飚説,20噸級直升機的研發可能和俄羅斯合作,不過,他以不方便為由拒絕透露俄方相關公司的具體名稱。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早在2008年,俄羅斯直升機公司就與中方簽署聯合研製重型民用直升機的諒解備忘錄。張洪飚稱,由於金融危機,俄方在投資資金上有壓力,加之俄已有重型直升機米-26直升機,俄方投資上有顧慮,合作進展緩慢。目前接觸重新開始。
  張洪飚説:“可採用的合作方式多種多樣,比如50:50的風險共擔,堅持‘以我為主,公平合作,共享結果’,除整機合作外,主要配套和部件也可以合作。”
  李方勇稱,中俄合作研製的新型號與米-26完全不同,技術水平更先進,經濟性更符合市場化需求,研發可能也將與中國與歐洲聯合生産的直-15一樣,採取研發資金投入及研製工作上各承擔50%的方式。
  在航空産業的合作上,外方一般不會向中方提供核心技術。張鴻飚説:“核心技術不要指望別人給你,合作是為了學到研製的理念、流程、方法,最終核心技術需要自己突破。”
  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孫聰透露,由中航工業自主研製的AC313大型民用直升機將於3月在江西首飛。該型機最大起飛重量為13.8噸

  相關稿件
西飛國際身陷“內幕門” 中航戰略布局或受影響 2009-12-17
中航工業否認李健涉嫌內幕交易 2009-12-17
中航工業結盟GE 須防“汽車之鑒” 2009-11-16
中航工業集團結盟GE劍指大飛機 2009-11-16
中航聯姻兵裝組新長安汽車 劃撥百億資産 200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