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企加速深海尋油氣資源
    2010-02-26    作者:何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深海油氣兩大話題:技術與劃界都面臨變化。
  在全球最大油田服務公司斯倫貝謝公司(SchlumbergerLtd。)以110億美元並購鑽頭巨頭史密斯國際(SmithInternationalInc。)後數日,中日東海劃界矛盾升級。
  根據日本《每日新聞》2月22日報道,一旦中國在有主權爭議的東海開髮油氣田,日本政府準備向聯合國海洋法庭起訴中國。中國則強調擁有東海油氣田主權,不能接受日本的起訴主張。
  中國石油企業確實在加速向深海尋找油氣資源。
  2月24日,中石化勘探開發研究院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張抗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隨著石油央企對南海等周邊海域的勘探力度不斷加強,我國深海油氣開發步伐將大大加快。
  “在西沙群島,中石油和我們都已註冊了勘探區塊,根據現有的勘測數據,勘探前景喜人。”張抗説。
  早前的2月9日,中海油宣布:在南海東部海域珠江口盆地,該公司與外方合作夥伴哈斯基能源公司鑽獲一個新的天然氣發現流花29-1,這已是該公司在這片海域發現的第三個深水天然氣發現。
  隨著海上油氣勘探的推進,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陸上成熟油田産量的遞減。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宏2009年7月30日透露,我國海洋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這兩個數字分別是2008年我國原油和天然氣産量的126倍和184倍,可見我國海疆油氣資源的價值。
  不過,這些數字背後,中國石油公司的海疆瓶頸越發明顯。中日之間就東海油氣田共同開發的博弈,只是我國在海疆油氣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的一個縮影。

  走入藍海

  斯倫貝謝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德魯古爾德(AndrewGould)在一份全股票交易聲明中,這樣解釋該公司110億美元收購史密斯國際的交易:未來採掘化石燃料正越來越依賴鑽井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從而獲取難以到達區域的油氣儲備,比如深海中的原油或硬頁巖中的天然氣。
  根據彭博社分析,這是斯倫貝謝史上最大的一宗交易,也將是2010年美國最大的並購案。同時,它也是自彭博社十多年前開始追蹤並購統計以來,最大的購買油田服務公司的並購案。
  對中方來説,技術上的好消息是,2010年2月6日,由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十一五”863計劃重點項目“油氣層鑽井中途測試儀工程化集成及應用”項目順利通過了國家科技部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專家組的驗收。
  該項目的成功驗收,使中海油服由此成為繼斯倫貝謝、哈裏伯頓、貝克休斯之後全球第四家擁有該項技術的中國油田服務公司。
  深水勘探正是中海油今年的勘探重點之一。
  2010年2月9日中海油執行副總裁朱偉林&&,中海油在南海深水發現的接連獲得,將進一步激勵其繼續推進深水勘探計劃。
  據悉,目前該公司在南海的油氣井的井深都在1000米以上,為了順利開發,中海油在開發中都與美國康菲公司、哈斯基能源公司等擁有深海開採技術實力的外資公司進行合作。
  中石油和中石化也都摩拳擦掌欲在海洋石油開發上實現突破,近年它們分別成立了自己的海洋石油公司,南海正是其突破的重點。
  “中石油已在西沙群島海域註冊了多個區塊,中石化也在那裏註冊了兩個區塊。目前還在進行二維油氣勘探,沒有打井,但南海石油勘探程度還比較低,前景還是應該看好的。”一家大規模的全球油田服務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據張抗介紹,依據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採海洋石油資源條例》,中海油被賦予了壟斷我國海上石油的權力,南海地區沒有爭議的區塊都被中海油註冊了,無奈中石油、中石化只能去尚未註冊的海域進行勘探了。
  “勘探前景是很好的,甚至出乎我此前的預料。”張抗説。
  在他看來,現在我國有能力生産製造各種南海勘探所需的石油裝備機械、勘探設施及鑽採設備,很多有爭議地區我國石油企業都可以自主勘探開採,不一定需要外資的幫助。

  劃界博弈

  事實上,隨著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不斷上升,國內石油企業加快開發海洋油氣資源已是迫在眉睫。
  自1970年代以來我國海洋油氣權益就不斷遭受周邊各國的侵蝕。
  在海疆油氣開發實踐中,由於石油會在海床下流動,早開發者得益更多,所以往往是油田靠近哪國,哪國就先佔先採。這一“潛規則”在中日東海油氣田交涉中,明顯有利於中國。但日本以中間線劃界為理由,不斷干擾中海油在該處的油氣開發。
  據日本《讀賣新聞》2009年12月31日報道,關於東海春曉(日本稱“白樺”)油氣田共同開發問題,其實早在一年半前中日達成的有關中方同意日企參股的協議中,就已明確規定了雙方出資比例。東海油氣田中,一般認為春曉氣田蘊藏量最多,所以中日的輿論對此問題均非常關注。
  在南海,越南、馬來西亞、文萊、菲律賓、印尼等五國不斷搶佔南沙群島島嶼,並以此在周邊海域招商,吸引殼牌、埃克森美孚等跨國石油公司進行油氣開發;而我國石油公司在那裏卻尚未豎起一座鑽井。
  24日,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國土資源部內部人士介紹,南海佔我國海域總面積的3/4,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億噸以上,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中石油、中石化在那裏加緊勘探開發。
  “政府可以給予企業更多的支持。在客觀上也打破了中海油對海上油氣開發的壟斷。”
  為了加快自己區塊的勘探開發,中石油、中石化也想方設法增強自己的勘探開採能力以便盡快獲得成果:
  早在2004年,中石化就積極與巴西石油公司展開磋商,共謀進入深海開發領域,巴西石油公司是世界三大擁有深水油田生産開採技術的企業;同年中石油也抽調遼河油田等企業熟悉海洋油氣勘探的技術人員,宣布成立海洋工程公司。
  “但國內企業在海上勘探開採技術上較跨國公司確實有差距,在過去6年中兩大集團旗下海洋石油公司在深海採油領域鮮有建樹就是明證,因此我認為此舉是為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的國際合作掃清障礙。”上述國土資源部內部人士説。

  相關稿件
胡文瑞:中國油企走出去勿丟“鐵人精神” 2009-09-23
中國油企海外聯合併購的制勝之道 2009-08-21
中國油企可能聯手外資競標伊拉克油田 200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