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國産大飛機又出新聞。 大型客機發動機項目的責任主體和總承制中航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商發)1月4日宣布,公司與德國MTU(摩天宇)航空發動機公司簽訂了諒解備忘錄,雙方就在研製我國自主知識産權民機發動機方面開展合作達成了初步意向。
據了解,國産大飛機發動機總裝試車用地落戶上海浦東臨港。
自主知識産權是“前提”
“知識産權自主研發”一直是國産大飛機研製過程中一個繞不過去的“心結”,特別是在與國外公司頻繁合作的同時,由於知識産權引起的各種“摩擦”不時浮現。 為此,中航工業商發與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簽訂了合作研發國産發動機項目的諒解備忘錄。在參與國際項目合作裝配的同時,加緊推進自主知識産權國産民機發動機項目的研製工作。 據了解,在過去約半年時間裏,中航工業商發與MTU公司開展了互訪和考察,後者在技術、項目合作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目前,雙方正按照諒解備忘錄的內容開展合作洽談。 德國MTU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航空發動機系統級供應商之一,其業務涉及軍民用航空發動機和工業燃氣輪機的産品開發、大修、技術服務等領域。在民用航空發動機領域,MTU主要以風險合作(RRSP)的模式(主要承擔壓氣機、渦輪部件份額)參與項目開發。 “這一合作是立足於自主創新、同時廣泛利用全球資源的合作共贏理念,不管是開展技術合作還是單獨研製,都是在確保我國企業獨立自主打造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産權飛機發動機的前提下開展的。”中航工業商發總經理張建&&。 張建透露,目前,雙方正就項目分包、技術合作或合資等各種可能的合作形式,開展進一步的探討和洽談。
“兩融戰略”立功
“中航工業商發成立僅一年,國際合作卻在穩步推進。這一切源於集團公司‘兩融戰略’。”該公司有關人士&&,所謂“兩融”,即“融入世界航空産業鏈,融入區域發展經濟圈”。
該人士進一步向記者解釋,“融入世界航空産業鏈”的戰略,並不是指簡單地把航空産品賣到國際市場,而是要在産業發展的層面與國際一流的航空企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 “這一戰略能廣泛利用全球資源,吸引優秀的供應商參與到國産民機發動機項目,以實現民機發動機國産化、快速成長並參與國際競爭的跨越式發展。”
此外,中航工業商發正通過閔行基地、臨港基地等功能區定位,在踐行“融入區域發展經濟圈”方面,融入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努力實現共贏。
“空降”臨港
記者了解到,根據2008年11月上海市政府與中航工業達成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海將在臨港地區提供用地作為商用發動機總裝試車用地,並在上海建立國家級民用航空産業配套基地,給予基地內企業提供優惠的政策支持。 同時,中航工業以航空發動機裝試基地建設為産業先導,建立商發總裝、發動機大修、國際合作轉包及其産業集群配套等體系,逐步拉動航電、機電、環控及材料等民機配套産業發展並向基地集聚。
據透露,中航工業商發臨港基地建成後,將具備大修廠功能,負責民用航空發動機的總裝和試車,承接國際轉包生産業務和形成國産民機發動機的産業集群。這意味着,臨港基地功能將包含LEAP-X1C國際合作裝配項目。 目前,臨港基地的建設時間表尚未公布。中航工業商發方面&&,將視産品研發的情況,適時啟動臨港基地的建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