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member of China Huaneng
Group”。走進位於新加坡索美賽路111號的大士能源發電公司,處處能看到這句“中國華能集團成員企業”的標語。 2008年3月24日,華能集團公司以42.35億新元的價格收購新加坡淡馬錫公司擁有的大士能源公司100%股權,完成中國發電企業最大宗的海外並購。 一年多來,大士能源在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下,保持了生産經營的平穩。截至9月,大士今年累計發電72.74億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10.17億新元。實現毛利不僅同比增加,而且也超過了同期預算。
“壽司、咖喱飯還是小籠包?”
“2008年國內因煤價高企,電力企業經營困難,那次收購是企業困難中的一個亮點。”華能國際總經理劉國躍説。 作為新加坡三大主力發電廠之一,大士能源總裝機容量佔新加坡總容量的1/4,並擁有新加坡16%的零售電力市場份額。淡馬錫出售大士能源,恰恰為志在“走出去”的華能提供了機會。 大士能源的優勢不僅吸引了華能,也吸引了來自日本、印度的多家競爭力極強的競標者。大士管理層曾這樣問員工:“你們是願意吃壽司、咖喱飯還是小籠包?”員工們回答説:“小籠包。” 結果與員工們的期望一致——憑藉42.35億新元的價格和具有競爭力的融資方案(除1.97億美元自有資金購匯和7.88億美元進出口銀行的貸款外,其餘來自境外過橋貸款),華能最終勝出。 然而,受金融危機影響,華能始終無法與境外銀行就融資主要條款達成一致。華能果斷解除與境外銀團簽署的委託書,同時委託中國銀行進行了總額不超過32億新元的融資安排。 中行提供的融資方案成本大大低於原來的貸款方案。經初步測算,華能在2009年當年可節省利息支出約0.6億元人民幣,15年內可節省利息凈支出約30億元人民幣,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在困難市場條件下順利完成融資,也體現了華能的公司實力以及對於資本市場的把握。”華能集團總經理曹培璽説。
“華能是個大家庭”
如今,大士能源總裁林綱培一有空就會登陸華能集團的網站,了解集團的各種信息。從小接受英語教育的他,1年多來刻苦學習漢語,中文水平突飛猛進。 “一開始,有些員工擔心收購以後,公司的戰略和管理層會有大的調整。後來發現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林綱培説,“華能是個很大的家庭,我們之間有許多共同點,很容易融合在一起。” 為了保證大士能源的平穩發展,收購1年多來,華能在保持大士能源原董事會、經營班子成員構成不變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董事會結構,加強控制權。華能國際在國內總部建立了4人組成的大士管理辦公室,協調各種問題。大士能源也為大士辦的幾位同事提供了登陸公司內部網絡的賬號,在北京就可以隨時了解生産經營情況。 “這種管理方式在有效控製成本的基礎上,極大地提高了對海外項目的綜合協調力度,”大士辦副主任張虎説。 為加快大士能源與華能的融合,華能國際為大士能源專門設計了便於操作的信息報送制度。並積極加強與新加坡有關政府部門的溝通,促進公司在大士能源的經營以及在其他項目的綜合協調力度。 今年4月,國資委副主任李偉考察大士能源時指出,央企境外資産管理,像華能收購大士後管理這麼平穩的不多。華能收購大士以及之後的管理是央企境外發展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 新加坡石油化工重地裕廊島西部,由大士能源開發的登布蘇石化工業園配套熱電多聯産項目日前正式開工。 華能收購大士能源時,大士能源正在積極爭取登布蘇項目開發權。華能的收購增強了大士能源的競爭力,最終勝出。 登布蘇是裕廊島西部第一個被開發的工業區。劉國躍認為,作為新加坡政府批准的第一家使用煤炭作為燃料的電廠,登布蘇項目的成功開發對華能今後在新加坡乃至東南亞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示範意義。 林綱培説,華能收購大士能源,既是華能“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也是大士“走出去”的重要一步。“我們實現了互利雙贏,前景會非常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