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給收舊小販只值10多元的舊彩電,“以舊換新”就能為消費者換回最高400元的補貼。然而,記者近日在走訪中發現,以惠民為目的的政策卻被那些經常倒賣票證的“黃牛”們鑽了空子。
黃牛賺取差價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上海怒江北路的舊家電交易市場。在一家15平方米左右的小店舖前,店主顧先生告訴記者,以往滯銷的廢舊電器,如今竟然成了緊俏商品。“以前一個月只能賣出5、6&&視機,今年8月份以來,每個月都能賣出近200&舊電器,而且電器越破舊越好賣,都是‘以舊換新’政策裏涉及的家電。一年多的庫存,幾個月就全賣光了。”他還&&,有些顧客甚至一連買走十幾&舊電視。 記者調查後發現,來這裡的顧客,大多有換新的打算,但家裏又沒有報廢的舊電器,於是想出了一個變通法子,花上百來元買&舊家電,然後去商場以舊換新換取補貼,享受換購優惠。 “一台17寸的老式黑白電視機,最多只要60元,一台21寸的彩色電視機也只賣150元。把它們拿到商場換新時,有10%的價格補貼,還可以賺上兩三百元的差價,何樂而不為。”顧先生説。 “以舊換新”政策不僅讓二手市場從中漁利,嗅覺敏感的“黃牛”,也從中發現了商機。 近日,記者經過國美、永樂等家電賣場門口時,就有人上前推銷舊電器。這些“黃牛”還“好心”地告訴記者,“以舊換新”只要交上舊
電器就行,不分好壞。 記者了解到,“黃牛”倒騰差價的方式不少:有些“黃牛”先從某地低價收購舊家電,提價賣給市民,從中賺取差價;有些“黃牛”用舊家電從回收企業那裏換取新家電的“換購憑證”,然後將憑證加價出售給市民,又或者直接用憑證去“以舊換新”銷售點採購新家電,然後將新家電出售獲取差價。
政策亟待完善
記者還了解到,一些職業“黃牛”甚至註冊了公司,專門從事廢家電回收,並且把“業務”做到了江蘇、浙江等地。 永樂電器銷售有限公司廣宣部經理李燕告訴記者,有些顧客拿着十幾&舊家電,要求馬上換成新電器,而且還得是同一個型號,他們的身份就比較可疑。 記者也了解到,針對換購新家電,政府部門也有一些監控機制。比如,交售舊家電與購買新家電的單位名稱和個人姓名必須一致,如果一個身份信息多次出現,政府部門會對其進行限制。而按照國家規定,必須由本人直接&&指定回收企業交售舊家電,才能換取憑證,並在購買新家電時獲得補貼。此外,記者在“家電以舊換新管理信息系統”網站看到,規定顯示,所有消費者交售的舊家電,都必須由指定的拆解企業進行無害化拆解處理,不能流入二手家電市場再次流通。 “站在消費者角度,‘黃牛’的行動似乎有利無害,但這些行為是在鑽政策的空子。這些交易怪象對二手市場産業鏈的發展沒有好處。”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傅墨與&&,“一項政策不可能解決多個問題,長期看來,要分別針對廢舊家電回收與新家電銷售制定相應支持政策。” 傅墨與告訴記者,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還有大半年期限,建議&&限制個人換舊家電的&數、周期等細則,不要讓財政補貼白白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