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50億擴産 華晨融資水到渠前
    2009-11-13    作者:王秋鳳 耿慧麗 祁玉民    來源:經濟觀察報

    在埃及陪溫家寶總理參觀完華晨埃及工廠,簽署了開建新廠協議後,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祁玉民又走進了人民大會堂,握住寶馬集團董事艾希納博士的手,迎來一個價值超過50億元人民幣的承諾。
  11月12日,寶馬集團和華晨汽車集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備忘錄,寶馬集團鄭重申明對雙方合資企業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寶馬”)進一步發展的戰略性承諾:華晨寶馬2010年將在瀋陽開建新廠區,初步産能達到年産10萬輛,長遠規劃增加到年産30萬輛,增加全新車型,並且增設發動機工廠,總投資額將超過50億元人民幣。
  華晨和寶馬的合資合作由此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寶馬有意在中國尋找第二合資夥伴的傳聞也被雙方的笑聲淹沒。
  祁玉民此前曾聲稱“與寶馬合作將上升到新高度”,華晨寶馬增資兌現了這一説法,而他堅持資本運作與産業提升相結合的發展策略也迎來了最佳時機。
  有華晨內部高層透露,不久後,華晨金杯汽車的中華牌轎車業務也將從國內上市公司金杯汽車中剝離。聯繫此前香港上市公司華晨中國向母公司華晨汽車集團出售中華牌轎車業務的舉動,華晨兩個重要上市公司均將虧損的中華轎車業務拋開,蛻變為優質的融資平臺。
  借助華晨寶馬大手筆擴産這樣的融資理由,華晨汽車醞釀已久的資本運作,已經水到渠前。

  合作新高度

  早在9月份參加達沃斯論壇時,祁玉民就曾公開表示,“華晨和寶馬的合作將上升到新的高度,絕不僅僅是二工廠的問題。”
  11月12日,謎底正式揭開——華晨汽車與寶馬集團簽訂增資擴産備忘錄,在未來規劃中,華晨寶馬將在保持現有瀋陽大東區工廠的産能穩步增長的同時,在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新廠區,建設項目將于2010年啟動,投資總額將超過50億元人民幣。潛在總産能第一步將增加到年産10萬輛。根據中國未來的市場發展,産能的長遠增長計劃是逐步增加到年産30萬輛。
  隨之而來的還有兩個好消息,一方面,華晨寶馬將增加BMW 3係和5係加長版汽車的産量,同時,寶馬將尋求機會引進滿足中國客戶需求的新産品。
  擴建項目將包括一個發動機工廠,更多開展本地化研發活動。寶馬將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投産發動機工廠的豪華車企業。
  在中國汽車合資企業中,這樣大手筆的增資擴産尚屬首次。尤其對于寶馬這樣的豪華車企業來説,在《構成整車特徵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取消,豪華車可以邁過國産化率門檻,且中國汽車市場快速發展,大多數企業忙于進口搶銷量的背景下,這樣的國産力度的確難得。
  這一産能將直接超過在中國耕耘了近20年的奧迪。
  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長迅速,豪華車市場一片飄紅。資料顯示,今年前10個月,寶馬集團在中國銷售71952輛,同比增長36.7%;賓士銷售50700輛,同比增長55%;奧迪銷售123369輛,同比增長22.7%。與奧迪、賓士同樣,寶馬也將中國市場視為其決戰全球的重要市場。
  前有奧迪借國産優勢銷量節節攀升的牽引,後有賓士今年快馬加鞭的追趕,加之本身業績的飆升,寶馬終于亮出了底牌。
  用祁玉民所言“華晨、寶馬合作上升到歷史新高度”來形容這次增資擴産並不為過。因為除了增加合資企業産能、推出新産品、投建發動機工廠外,寶馬還和華晨一起,把合資公司的目光延伸到了出口業務。這在此前華晨中國剝離中華轎車業務時發布的公告上已經明確提及,“華晨正積極與寶馬商定新擴展計劃的細節,其包括增加合資企業産能、推出新産品、出口,以及以其他方式增加該合資企業的銷售及市場份額。”
  豪華車在中國生産然後出口海外,華晨寶馬也是第一例。

  資本動作預期加劇

  對于華晨來説,相比每每虧損時提到華晨缺錢,需要融資,華晨寶馬此次的大手筆增資擴産一舉兩得,除了進一步鞏固了其豪華車合資企業的實力,更給其融資找到了值得期待的利好理由。
    華晨早就為此做好了準備。
    10月28日,華晨香港上市公司華晨中國(1114.HK)突然停牌,稱等待發出一項關聯及重點交易的股價敏感公告。10月30日,該公司宣布向其母公司華晨汽車集團出售旗下瀋陽華晨金杯汽車的中華牌轎車業務,涉資4.94億元人民幣,同時華晨中國股份復牌。
  剝離了虧損大戶中華轎車業務,華晨中國剩下的金杯客車和華晨寶馬合資業務均是優質業務。合資公司華晨寶馬近年來增長迅速,而金杯客車業務在成立20年的歷史中,連續12年在同級別蟬聯銷售冠軍。因此,對于華晨中國這個上市公司來説,已衍變為盈利能力較強的優質上市公司,未來融資能力大大加強。
  上述華晨寶馬增資擴産協議的簽訂,更是給該上市公司帶來空前利好,其股價在近期連續飄紅。
  就在業內人士猜測,華晨會在華晨中國這只股票上採取動作,進行定向增發或者其他融資動作的時候,華晨內部一位高層透露,不久後,華晨汽車集團在A股的上市公司金杯汽車也要將中華轎車業務剝離,徹底實現將中華品牌劃歸到集團所有,成立單獨的中華品牌公司。
  仔細分析金杯汽車的業務,剝離中華轎車後,其剩下的金杯客車等業務也是優質資産。一直關注華晨汽車的民族證券分析師曹鶴認為,“僅剩金杯客車優質資産等為數不多業務的金杯汽車幾近成為優質的殼資源。”他分析,“華晨資金缺口很大,在資本市場的動作絕不僅僅只停留在香港上市公司,A股才應該是它的主戰場。最大的可能是通過換股等方式實現回歸A股,動作會很大,而且時間不會太長。”
  而在此之前,祁玉民已經對華晨集團做了大規模手術,經過一係列的變化,祁玉民一人承擔了華晨所有六大重要職務,分別是華晨汽車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總裁,華晨金杯董事長,金杯汽車股份董事長,以及申華控股董事長,成為華晨集團和所有上市公司的絕對掌權者。
  業內人士分析,通過上述係列動作,祁玉民已經逐漸按照自己設想對華晨進行了布局,華晨整個構架更加明晰,隨著金融市場融資功能的逐步恢復,華晨年內在資本市場會有所動作。
  事實上,資本動作背後,是華晨不可回避的資金缺口問題。除了上述新協議中,華晨需要巨額投資外,剝離至母公司的中華轎車業務虧損一直未止,加之此前祁玉民為華晨新設計的專用車業務開啟在即,已經不是政府補貼、銀行貸款所能解決的問題。
  “其資本市場一直未有動作與等待此次簽約有關,借助這樣的利好消息,華晨順勢開啟資本市場動作是最佳時機,可以説華晨的融資已經水到渠前。”曹鶴認為。
  或許正是有了上述的“預謀”,祁玉民才敢在今年30萬輛左右銷售的前提下,給出了明年略顯誇張的增長目標:到2010年,華晨汽車將達到實現整車銷售50萬輛、發動機銷售50萬臺、銷售收入800億元。

  相關稿件
寶馬街頭自燃海口交通受阻 2009-11-04
三大旅行社“押寶”馬來西亞包銷 2009-10-22
中國豪華車市高增長 賓士寶馬奧迪忙擴張 2009-08-31
寶馬“收權”華晨寶馬二期工廠成懸念 2009-08-17
寶馬繼續“收權”華晨寶馬 二期工廠成懸念 200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