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藥企曲線搶灘我國疫苗市場
    2009-11-12    作者:曾航 沈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這個冬天,醫藥行業的獵頭開始興奮。
  “你願意跳槽到世界第二大制藥企業葛蘭素史克嗎?這邊有個很好的機會。”電話這頭,李嫻手上拿着的是一長串疫苗領域的技術和管理層的名單。她正設法説服的是一外資藥企中層。
  在甲流疫情爆發之際,外資藥企對中國疫苗市場的關注度也在迅速提升。
  目前世界三大疫苗生産商已齊聚中國,並且正實現着從過去的進口疫苗商的定位到本土化生産和製造的轉型。
    這讓原本對外資有各種准入限制的疫苗産業來説,已是風生水起。這背後,正在被攪動的奶酪,存在於特殊的政府疫苗收購體系和市場體系之間的缺口。

  並購:外資曲線大舉進入

  國內疫苗生産體系版圖正被改寫。
  11月3日,瑞士制藥巨頭諾華制藥公司,以8.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浙江天元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85%的股權。
  浙江天元,這是國家指定的8家甲流疫苗生産企業之一。目前已經接到工信部訂單880萬人份,主要配送廣東、福建、江蘇和浙江4省,供應量在8家企業中排名前三。
  浙江天元,這是國家指定的8家甲流疫苗生産企業之一。目前已經接到工信部訂單880萬人份,主要配送廣東、福建、江蘇和浙江4省,供應量在8家企業中排名前三。
  以並購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全球疫苗巨頭諾華籌劃已久。浙江天元生物藥業股份公司執行董事應利澄告訴記者,早在去年年底,諾華已經多次對浙江天元進行了考察,有意合作,“應該説收購一事並非受到甲流疫情爆發的刺激。”
  諾華是全球第五大疫苗生産商和第二大流感疫苗的生産商,但其在中國的疫苗事業卻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在中國市場只有普通流感疫苗和狂犬疫苗兩個品種,業績平平,與其全球地位顯然不夠相稱。
  諾華的這次大動作,是其他巨頭在中國的大舉擴張。
  去年年底,葛蘭素史克宣布和深圳海王英特龍(Neptunus)合作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研發、生産、銷售人用流感疫苗、狂犬疫苗等。這不僅是GSK在國內的第一個疫苗生産基地,也是GSK在全球首次創辦疫苗類合資企業。
  在這一合作中,葛蘭素史克集團將向合資企業投資2100萬英鎊,獲得40%的股權,而海王英特龍以土地使用權、建築、機器、設備等資産出資約3100萬英鎊,獲得60%股權。該項目建成後,年生産能力將達到2500萬人份季節性流感疫苗和超過1億人份的大流感疫苗。GSK由此邁出中國疫苗本土化生産的第一步。
  今年10月,GSK再度出手,與江蘇沃森公司組建合資企業,研發並生産面向中國市場的小兒疫苗。雙方股權比例分別為65%和35%,據協議,雙方未來可對持股比例進行修改。
  幾乎與此同時,GSK在全球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法國賽諾菲巴斯德,已經先行一步,斥資近7億元在深圳投建年産2500萬劑疫苗的生産基地。現在輪到了GSK的另一個對手諾華。
  無論合作還是乾脆並購,這實際上是外資曲線進入中國的策略。
  應利澄對記者&&,“其實我們的技術和資金都不及諾華。中國疫苗企業的生産能力和現有批文是最受外資看中的。”
  如依靠諾華自己建廠和新藥審批,新産品進入中國市場需要3到5年的時間,但直接收購國內企業可以免去複雜的新藥審批流程。這就是諾華們借收購加速進入中國市場的邏輯。

  政策准入缺口

  這是一個正在被迅速放大的市場。
  業內預測,全球疫苗銷售額將以每年18%的速度遞增,遠遠超過整個制藥行業年4.4%的增長預期。預計到2011年,全球疫苗銷售額將從目前的130億美元增長到300億美元。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新興市場,則是外資藥企爭奪戰場的不二選擇。
  中國的疫苗市場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計劃免疫疫苗,由政府採購供應;第二類是自願接種疫苗,既包括非計劃免疫疫苗,也包括那些納入計劃免疫管理但由消費者自費購買的疫苗。
  疫苗生産在我國一直屬於敏感行業,外界對其市場一直諱莫如深。
  “由於疫苗大規模在老百姓身上接種,屬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過去國家對於外資進入這一塊的准入相當嚴格。”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指出。由於中外人種上存在差異,國家在原則上,通常不鼓勵使用國外品種的疫苗。
  因此,計劃內免疫品種基本上都被列入國家“限制外商投資範圍”,國內主要由中生集團旗下的六大生物製品研究所生産供應,國家財政撥款集中招標採購,GSK這樣的跨國藥企並沒進入計劃免疫疫苗的招標體系,這些跨國企業也多在相對高端的自願接種疫苗市場競爭。
  但從去年開始,上述限制已經有所松動,卡介苗和脊灰疫苗首次出現在國家“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中,這讓外資藥企嗅到了機會。
  “從葛蘭素史克和諾華在國內疫苗市場建廠的舉動來看,國家在疫苗生産這一塊的外資准入政策顯然是有所松動。”郭凡禮&&。
  葛蘭素史克中國區媒介經理徐筱坊告訴記者,該公司位於泰州的合資工廠將合作生産麻疹—風疹—腮腺炎聯合疫苗(該疫苗屬於國家計劃接種疫苗)及其他兒童疫苗。
  記者發現,麻疹—風疹—腮腺炎聯合疫苗屬國家計劃免疫疫苗,屬限制外商投資領域。這或意味着,國家對外資在生産疫苗上的限制,可能因外資的曲線進入模式,被打開了一個缺口。
  本次甲流疫情爆發後,衞生部要求國內廠商盡全力保障國內疫苗供應。

  外資入局連鎖反應

  在中國疫苗市場體系中,政府採購和低價格,一直讓外資藥企無以下手。
  目前,外資疫苗高昂的進口價格,使其無法在中國大規模推廣。疫苗産品的特性決定了長途運輸成本居高難下,和國內企業相比,進口疫苗不具備成本和價格的優勢。
  “以麻疹—風疹—腮腺炎聯合兒童疫苗為例,目前中國政府採購價格僅為每支20多元,而一支進口同類疫苗價格往往高達400—500元。”國金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黃挺&&。
  本報記者也從賽諾菲中國公司獲悉,香港特區政府剛剛採購了300萬劑公司生産的人類豬型流感疫苗(即甲流疫苗),採購價格為每劑79港幣。而內地8家甲流生産企業生産的甲流疫苗,政府採購價為每支22元,差價相當大。
  業界普遍認為,外資進入後會對整個中國疫苗行業産生兩種影響,一方面會促進國內企業的加速升級。另一方面,外資將不可避免地搶佔一部分市場份額。
  “我認為外資入局後,將有助於和國內廠商一起把國內疫苗市場培育成熟,尤其是在一些高端的自費疫苗上。”郭凡禮&&。
  以流感疫苗為例,因為需自費接種,中國過去在這一品種上的接種率一直不到3%,而在流感疫苗免費接種的美國,這一比例高達27%——這意味着,在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和補貼的趨勢下,這一塊的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此次甲流疫情蔓延之下,原本需自費的甲流疫苗,國家撥出財政專款,對甲流疫苗統一收購、統一配送,不允許私人購買,且免費接種。
  本次甲流後,老百姓已明顯增強了接種流感疫苗的積極性。業內人士也&&,中國的自費疫苗市場規模大約有20億到30億元人民幣。

  季節性疫苗

  進入冬季,除甲流疫苗之外,季節性流感的注射量也大幅上升。
  “近一段時間,每天都有很多居民來打季節性流感疫苗,但這種疫苗已經斷貨了。”11月11日,上海市龍華街道醫院一位負責疫苗接種的醫生告訴記者。
  上海疾控中心辦公室主任冷光鳴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情況,“我們現在確實面臨着季節性流感疫苗斷貨的情況,我們正在想方設法到處調配。”
  北京科興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的季節性流感疫苗的生産並沒有受到生産甲流疫苗的影響。
  這與季節性疫苗生産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有關。季節性流感疫苗裏有三種毒株抗原成分。一條生産線在同一時期只能生産當中的一種抗原,然後對整個工廠進行清洗消毒,再生産第二種抗原。
  然而由於甲流疫情很可能持續到明年,因此很難説明年的季節性流感疫苗的生産計劃是否會受到甲流的影響。
  季節性流感疫苗,這是利潤率更高的市場,如拱手讓與外資廠商,再奪回並非易事。目前甲流疫苗全部由國家限價收購,普通季節性流感疫苗則面向市場敞開供應,其價格上浮空間很大。而生産原理大致相同,兩種疫苗的生産成本差別不大。以北京市為例,目前甲流疫苗的收購價格為23元左右,而季節性流感疫苗的市場售價目前一般在50元左右。
  部分人士指出,國家需要提高對國産甲流疫苗的收購價格,來彌補國內企業在這一塊的損失。

  相關稿件
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 溫柔調價藥企服"定心丸" 2009-10-09
衞生部:基本藥物制度將催生藥企兼併重組潮 2009-08-21
新藥目錄或瘦身至300種 敲響二級藥企警鐘 2009-07-15
生物藥企頻傳利好産業政策催生主題投資 2009-06-17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拒絕藥企的“免費午餐” 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