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融危機時代 中國紙業面臨戰略轉折
    2009-11-06    作者:朱劍平    來源:上海證券報

    華泰1元收購河北諾斯克,中治集團收編泰格林紙、美利紙業停牌靜待大股東注資整合、華泰、博匯近期成功實現再融資上馬新項目……近期,紙業的兼併重組以及投資熱度成為業界討論熱點。伴隨着一系列事件,中國輕工信息中心主任助理、紙業戰略專家郭永新日前在全國工商聯紙業商會舉辦的第二屆紙業發展大會&&:中國紙業繼2008年成為世界第一,並經受了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後,已步入了又一次戰略轉折期。在部分産品的階段性過剩面前,業內企業何去何從,成為考驗企業家智慧的一道難題。
  得益於國內經濟高速發展,至2008年,中國紙業達到了巔峰時刻,出口大於進口,産量躍居世界第一。但自去年10月份以來,中國紙業經受了暴風驟雨式的衝擊,最嚴重的時候,有的企業壓資近20億元。但今年1至8月份,國內紙業累計産量5947萬噸,同比增長8.28%。8月當月産量達830萬噸,同比增長18.82%,而且大多數企業産銷兩旺。以此為標誌,紙業已步入後危機時代。
  記者了解到,紙業上市公司的業績也逐季向好。二季度,大多數公司業績扭虧為盈。三季度,許多紙種頻繁提價,盈利迅速提升。
  郭永新認為,造紙業特別是包裝紙與國民經濟的正相關性較大。以2008年8000萬噸為基數,如果到2020年,造紙行業能隨GDP年均增長8%,則總消費量將達到2億噸,即造紙還有1億2千萬噸的新增市場空間;再保守一點,按年均增長6%計算,還要達到1億6千萬噸,未來12年間還有8千萬噸新增市場空間,即現有企業每家産能可以翻一番。
  但是,與上個十年發展不同,未來紙業將出現分化格局。整個行業步入了又一次轉折期,當前行業存在六大矛盾:原料成本與産品價格的博弈,投資熱度與産能過剩的博弈,中央政策與地方執行的博弈,林地私有與集約經營的博弈,先進技術與性能價格的博弈,中國崛起與全球市場的博弈。
  郭永新比較看好包裝用紙,而對銅版紙、新聞紙則持較謹慎的態度。雖然近期銅版紙價格一直在上調,業內人士認為,銅版紙到明年下半年將面臨産能過剩的壓力。銅版紙市場已連續兩年供大於求。而目前又有華泰、日本王子、金海漿等一批大型銅版紙生産項目落實在建。估計至2010年上馬投産後,將使國內銅版紙産能翻一番,達到700萬噸。而據有關預測,2010年需求量大約500萬噸。新聞紙方面,網絡的衝擊以及新聞出版方面的改革,都將對新聞紙需求産生影響,新聞紙是否能和包裝紙一樣與GDP同步發展,許多人士都&&疑惑。
  郭永新&&:以前“要好都好、要壞都壞”的單邊格局不復存在。行業和企業需做更多細緻的個性化研究,特別是大企業間的博弈競爭行為,進而準確把握行業趨勢與格局,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參考。

  相關稿件
中冶強勢出擊 央企整合紙業“有戲看” 2009-10-30
安興紙業打造中國商務用紙品牌標杆 2009-03-13
看好我紙業市場 日企投鉅資建銅版紙生産線 2008-12-15
誰來回應“玖龍紙業”血汗門 2008-04-21
造紙業“以好充次”日本企業再現誠信危機 200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