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但是,中國企業卻沒有鐵礦石定價的話語權,結果,在鐵礦石談判中,中國企業始終處於被動應付的局面,幾年來,僅此一項損失就高達7000億元。 對於簡稱PX的二甲苯這種基礎化工原料來説,同樣是世界上最大的需求國、進口國,同時,中石化還是世界上第三大PX生産企業。但是,同樣沒有定價上的話語權,結果,在埃克森美孚公司突打“價格牌”,中石化正面臨着嚴重虧損的被動局面。(10月24日《經濟觀察報》) 經濟學上有句俗語,叫做“誰擁有了市場,誰就擁有話語權”。但是,中國企業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卻常常出現“擁有市場,卻不擁有話語權”的尷尬場面。 那麼,為什麼在中國企業身上會屢屢發生違反市場規律的問題呢?為什麼中國企業擁有市場、卻不擁有定價話語權呢? 眾所周知,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是世界最負盛名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石油和石化公司之一,不僅開拓、控制和適應市場的能力極為強大,而且其上下游一體化的生産模式也極為先進,極具市場競爭力。 此次,埃克森美孚公司敢於大幅降低PX市場價格,除了應對中東地區即將形成的巨大PX生産能力對國際化工市場的衝擊、維護其在世界化工市場的絕對地位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上下游一體化帶來的強大承受能力。説實話,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承受能力,美孚也是不敢大打“價格戰”的。相反,中石化雖然産能世界第三,擁有國內60%以上的市場,但是,卻不具備上下游一體化的條件,極容易在“價格戰”中受傷。如果我們也擁有上下游一體化的優勢,即便美孚打“價格牌”、“價格戰”,也能從容應對、不落下風。 其實,中石化在PX産品生産經營上遇到的問題,在中國企業身上相當普遍。只是中石化作為中國最大的企業,出現這樣的問題,還是讓我們感到鬱悶和擔憂。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説法,“把企業做大做強”。但是,到底什麼是大?什麼是強?卻並沒有一個標準。目前,把企業“做”大,並不是一件難事———中國的大企業其實已經足夠多,在世界500強中的個數、位次等每年都有新變化。但是,“強”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中國企業的所謂“強”,也就是“大”而已。企業真正要“強”,不僅要看規模、效益,更要看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看與國際跨國公司競爭中的市場份額、定價話語權等。如果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具有足夠的市場份額、定價話語權,即使規模小些、效益差些,也可以説是足夠的“強”。 所以,鐵礦石談判中沒有定價話語權、PX經營中沒有定價話語權現象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它與中國企業的管理體制、生産方式、市場定位、經營理念以及政府與企業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認識企業管理和市場理念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改變落後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經營理念,那麼,將繼續在諸如定價話語權、市場控制能力等方面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時刻被外國企業牽着鼻子走,從而大大降低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對這種狀況,不僅中國的企業需要反省,各級政府及其管理部門也要反思。只有不斷反思、經常反省,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在國際競爭中被動應付的局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