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在的産能過剩已成為國內風電設備企業的一大“心病”。記者從昨天舉行的“2009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獲悉,為了給未來可能過剩的産能尋找出路,國內不少風機製造商已紛紛將目光瞄準海外市場。專家指出,今年可能成為中國風電走向世界的一年。 國慶前,國務院轉發的《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産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將風電設備也列入需要抑制産能過剩的“黑名單”。這一問題隨之成為本屆風能大會上各方議論最激烈的話題。 “目前我們的製造能力已能滿足國內的需求,接下來,風機製造商應該要向國際市場開發。”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給深陷産能過剩的風機製造商指了一條明路。 記者隨後從國內風電設備龍頭金風科技執行副總裁王相明處了解到,該公司首批銷往美國的機組已經發運、預計年內完成安裝併發電;銷往古巴的機組也將進行安裝調試。 金風科技董事長兼CEO武鋼在會上&&,公司將加大海外拓展力度,逐步實現國際化轉型。但國際市場的開拓需要一個過程,至少需要三年時間的學習和成長,這期間公司的重心仍將放在中國市場。 “當然,我們不是因為産能過剩才走國際化路線的。這個戰略早在5年前就已確定。”
王相明説。 整機製造企業廣東明陽風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松在大會上&&,此次金融危機對海外的風電行業影響較大,主要是在項目融資方面碰到困難。“對中國製造商來説,這可能是一個機會,因為中國有很好的金融背景。危機對中國風電企業走出國門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機會。” 據他稱,5年以後希望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達到20%,同時有30%的産能能輸出到海外。 作為零部件製造商代表的中國複合材料集團董事長張定金則向記者透露,該公司的産品已經出口到阿根廷、日本、德國、韓國,並有很多來自非洲甚至美國、澳大利亞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