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發二季報 高盛或逆勢大賺20億
    2009-07-14    朱周良    來源:上海證券報

  在業界仍在激辯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是否已見底之時,華爾街大行高盛卻在悄悄攀上新的高峰。
  當地時間14日,高盛即將發布第二財季的業績報告。儘管大環境依然低迷、不少競爭對手仍在為扭虧發愁,分析師卻預計高盛將連續第二個季度發布靚麗的財報。據估計,在截至6月底的第二季度,高盛有望實現盈利逾20億美元。
  但與此同時,高盛的一枝獨秀也在華爾街引發了廣泛爭議。一些人質疑,已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的高盛又在“重操舊業”,大肆涉足高風險交易業務,這可能在“後危機時代”的華爾街開一個不好的頭。

  連續兩個季度盈利

  分析師預計,高盛在第二季度可能實現超過20億美元的凈利潤,主要得益於其在全球市場的強大交易能力。今年第一季度,高盛實現凈利16.6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進行的調查顯示,分析員對高盛第二季度每股收益的平均預測為3.48美元。一些人的預期更樂觀,美銀證券-美林的分析師莫斯科夫斯基預計,高盛第二季度的每股收益將達3.90美元,超出華爾街的預期。
  同樣在本週,摩根大通、美銀和花旗等其他美國大型銀行也將發布最新業績。分析師預計,除了高盛,摩根大通等幾家銀行也可能在第二季度實現盈利。不過,高盛如此強勁的表現卻是業界難以企及的。
  分析師估計,有了業績的保障,高盛今年將有能力為28000名員工支付總計180億美元的薪酬,平均每人可獲得超過60萬美元。
  在去年金融危機最盛之時,高盛亦未能倖免於難。去年第四季度,高盛罕見地出現了虧損,虧損額高達21.2億美元。和其他美國“大到不能倒”的銀行一樣,高盛也被要求接受了政府數十億美元的援助,但截至上月,高盛已還清了政府注資。
  在這輪危機中,高盛亦被迫以轉型換取生存,從一家標誌性的華爾街投行轉為一家接受更多監管的銀行控股公司,後者可以獲得享受政府援助的特權。
  與其突出的業績表現相一致,高盛的股價今年以來也大幅跑贏大盤和同業。今年以來,高盛的股價累計飆升了近70%,上周五收報141.87美元。不過,相比2007年創下的250.70美元的歷史高點,目前的股價仍有不小差距。

  交易業務功不可沒

  令對手、納稅人和很多業內人士好奇和不服的是,高盛如何能從公司史上最慘的季度虧損中這麼快恢復過來,並且是在經濟大環境依然如此低迷的背景下。莫斯科夫斯基等人認為,交易業務的不俗表現,是高盛第二季度實現豐厚盈利的重要原因。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高盛之所以能如此快“東山再起”,很大程度上源於其“重操就業”,即和以往那樣承擔較高風險,尤其是當競爭對手們都沒有勇氣這麼做的時候;同時,高盛管理這些風險的能力也是對手們可望而不可即的。
  “在很多方面,高盛的業務和以往沒有任何區別。”巴克萊資本的分析師弗裏德曼對紐約時報説。
  交易商稱,在金融危機的不利背景下,高盛仍成功地在各個市場大賺特賺。在債市,高盛一直在利用信貸市場的動蕩投資債券獲益;在股市,高盛在過去兩年的股市動蕩中也基本做到了“全身而退”;此外,高盛還從事高波動性的外匯、石油等交易。與此同時,在利潤豐厚的股票承銷方面,得益於金融機構的大舉增資,高盛也收穫頗豐。
  不過,也有不少人對高盛接下來的表現&&了擔憂。所謂“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高盛大量涉足各種交易,很難説什麼時候會有判斷失誤的時候。不少人都認為,今年的下半年對高盛來説可能不會一帆風順。

  或引發新一輪冒險潮

  分析師&&,某種程度上説,這場危機恰恰成就了高盛。
  對於高盛這樣的銀行,有一個指標通常用來衡量承擔風險的程度,即風險價值(VAR),該指標衡量一家公司在一天中可能損失多少錢。在高盛,今年第一季度的VAR上升了超過20%,顯示承擔風險的程度較高。有分析師預測,高盛在第二季度的VAR值可能更高。
  美國對衝基金經理布克斯塔伯質疑説,高盛做出的榜樣可能促使其他銀行也冒險重新涉足高風險的交易業務。“有人冒險並且賺到了錢,可能他們更聰明,也可能是更有運氣。”布克斯塔伯説,“但接下來呢,每個人可能都想要去冒冒風險。”
  舉例來説,憑藉其精良的電腦交易平台,高盛在“高頻率交易”領域一直佔據主導地位,這也是該行盈利的重要來源之一。高頻率交易已經成了華爾街發展最迅速的一種交易策略,這類交易今年佔了美國股票交易總量的73%以上,高於2008年時的59%。
  市場人士説,雖然2008年幾乎所有其他交易策略都是賠錢的,但高頻率交易卻是最賺錢的交易策略。
  由於這種策略能夠在大幅波動的市場上賺錢,許多公司都將其視為了可靠的賺錢手段。一些分析師認為,在看到高盛在高頻率交易上嘗到甜頭後,更多競爭對手可能會很快跟進。

  相關稿件
上周銀行地産被拋逾百億元 2009-07-13
跨境結算是我國銀行業加快國際化的契機 2009-07-10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謹慎起步 商業銀行爭相嘗鮮 2009-07-10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外資行也將參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 2009-07-10
華僑銀行成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合作銀行 200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