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相繼&&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之後,遭受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的一些國家不免囊中羞澀。在此背景下,“避稅天堂”保險箱中存有的鉅額離岸資金便成為關注目標。
美國指控瑞銀幫助逃稅
美國參議院3月4日舉行聽證會,指責瑞銀集團協助美國公民逃稅。據美國司法部一位官員透露,從2000年到2007年,瑞銀幫助美國人逃避所得稅2.2億美元。他還説,不排除政府起訴某些瑞銀高管的可能。 美國參議員卡爾 萊文在聽證會上稱瑞士是世界上對銀行保密最有力的支持者。他説:“根據我們的法律,這種保密是犯罪圖謀的一部分。”此前,萊文提出一項名為《停止濫用“避稅天堂”》的議案,該議案比兩年前他與時任參議員的奧巴馬聯合提出的相關議案措施更為廣泛,其中包括:在徵收所得稅時要將外國在美運營企業視同本國企業;對利用離岸金融機構的美國納稅人設定更嚴格要求等等。美國政府已對該議案表態支持。這就意味着美國府院聯手掀起了打擊“避稅天堂”的行動。 美國國稅局的一份報告稱,早在1999年瑞銀就協助美國富人避稅。去年,美國開始對瑞銀發難,一名瑞銀高級主管被美方列入通緝名單。今年2月中旬,為平息美國政府對其涉嫌幫助1.7萬名美國人避稅的指控,瑞銀同意支付7.8億美元賠償金,並破天荒地批准向美方提供約250名客戶的信息。但美國司法部不買賬,又要求瑞銀公開5.2萬名美國客戶的信息。 3月6日,瑞士外長米舍利娜 卡爾米—雷伊與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裏 克林頓會談後&&,瑞士難以接受美國對瑞銀以及間接對瑞士施加的壓力,但瑞美兩國同意加強合作,以避免瑞銀事件升級。
歐盟要求增加透明度
一些歐盟國家對瑞士吸納其避稅客戶也是積怨已久。據統計,僅德國人在瑞士的存款就達兩三千億歐元,其逃稅額可能達數百億歐元。 德國財政部長本月3日在訪問法國時與法國方面共同發出呼籲,希望二十國集團成員“封殺”與“避稅天堂”國家在金融領域的雙邊協議,並要求金融機構通報與這些國家的任何往來。 事實上,法德在去年10月就聯合召集了經合組織財政與金融部長會議,對瑞士提出尖銳批評,要求瑞士政府和金融系統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機制,防止各類有損聲譽的資金繼續流入其銀行。據報道,歐盟國家領導人將會在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上提議各國協調一致,共同反對“避稅天堂”。
阿根廷建議取消“避稅天堂”
阿根廷總統克裏斯蒂娜3月1日&&,阿根廷將在4月2日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上建議徹底取消“避稅天堂”,進一步加強對國際金融體系的監管。她説,目前全球金融市場上40%的資本在所謂“避稅天堂”登記註冊,這些資金的流向缺乏有效的規範和監督,很可能成為危及國際金融體系安全的不穩定因素。阿根廷政府認為,應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深刻變革,規範和加強對資本流動的監管,並對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的信貸制度進行調整。
瑞士堅持銀行保密制度
面對指責和壓力,瑞士聯邦主席默茨5日説,瑞士銀行將繼續保持保密制度並將使之不斷完善。他強調,瑞士銀行保密制度不保護逃稅者,接受犯罪資金不符合瑞士的利益。瑞士將向倫敦峰會發出明確信息,瑞士不是“避稅天堂”,並準備對話和有所動作。瑞銀首席金融官布蘭森也&&,瑞銀已應美方要求幾乎關閉了約4.7萬名美國客戶的全部賬戶。 已有75年歷史的瑞士《銀行保密法》是其銀行業支柱性法規,由於嚴格保護儲戶隱私,瑞士成為吸收海外存款最多的國家。修改銀行保密法將嚴重削弱瑞士銀行對全球離岸資金的吸引力,銀行業對瑞士國內生産總值的貢獻也將從12%降至6%左右。
|
|
|
謝維德(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經濟係教授):美國政府和國會打擊“避稅天堂”,與其説是增加財政收入的需要,不如説是政治需要。首先,打擊“避稅天堂”未必能迅速奏效,因為這涉及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租稅協議。其次,“避稅天堂”的逃稅金額在美國稅收總額中所佔比例很小,美國政府更應加強監管本國跨國企業在海外的所得稅問題。
享裏克 恩德萊因(德國柏林赫爾梯管理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美國針對瑞銀的強硬之舉可以理解,當前這場金融危機表明,透明度問題非常重要。“避稅天堂”恰恰有礙透明,並且導致不公平競爭。他認為,逃稅非法,打擊逃稅應重視開展國際合作。 | |
|
一些不徵直接稅、實行低直接稅稅率或實行特別稅收優惠的國家和地區被稱為“避稅天堂”。 “避稅天堂”大多是島嶼或港口,也有少數沿海和內陸小國,其配套的金融服務和寬鬆的稅收環境讓它們成為全球眾多公司的註冊地。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百慕大、巴哈馬、荷屬安的列斯、直布羅陀、列支敦士登、安道爾等都是外國公司趨之若鶩的“避稅天堂”。 自從1934年瑞士制定西方第一部《銀行保密法》後,該國因此被視作“避稅天堂”。這部《銀行保密法》的主要內容包括:銀行職員不能過問客戶隱私、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客戶存款數額和私人機密、大宗存款可匿名等。由於嚴格保護客戶隱私,瑞士成為吸收海外存款最多的國家和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昇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