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肯諮詢:發展中國家製造業需要內外兼修
    2009-02-27    作者:李語實    來源:國際金融報

  銷售收入銳減,融資緊張,資産負債壓力持續增加,這是現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製造企業面對的問題。削減産量,減少産品能耗,降低人工成本,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呢?除了企業的努力之外,國際社會應該對陷入困境的發展中國家企業提供哪些幫助呢?

內部:精益生産

  “現金為王的時代裏,傳統的借貸手段消失,怎樣獲得現金流?必須找到其他辦法。”貝肯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寶林格2月2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方法之一是減少成本,愛惜現金。”
  據貝肯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的調查顯示,與韓、日、美歐的企業相比,中國製造業企業“在改善庫存管理”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一般情況下,周轉率越高的企業,經營狀況越好。周轉率數據統計結果顯示,中國企業的周轉率僅有3.1,而韓國是13.4,日本是9.7,美歐企業是12。
  “我曾經在很多中國企業的車間裏參觀,發現廢品比例很高。”寶林格説,“大多數中國企業更歡迎‘TQM理念’即整體質量管理,關注客戶滿意度。”
  “西方的精益生産(根據市場需要定産)理念還沒有深入中國企業的生産意識中去。”寶林格以“打腫臉充胖子”來形容,“很多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過度膨脹規模,拼命生産,但生産出來的産品並非市場所需”。如果這種現象得不到改觀,寶林格預計中國的零部件企業將難逃破産命運。”
  “中國政府對汽車業的援助不可能拯救整個供應鏈,尤其是無法拯救下游的零部件供應商,只能拯救上游的整車生産廠(OEM)。供應鏈下游的製造企業升級、並購、整合是趨勢,最強壯的才能生存下來。”寶林格説。

外部:出口優惠

  “全球經濟減緩在今年會導致亞洲多達2300萬人失去工作。”這是國際勞工組織在上周給出的預測。亞洲地區製造業的裁員現象尤為嚴重。由於國際需求減少,這個曾經源源不斷生産從玩具到電視機等出口産品的行業現在掙扎着避免陷入財務困境,或是倒閉。
  目前,暗淡的國際金融狀況將使發展中國家很難在今後5至10年裏成為創造價值的製造業中心。聯合國機構駐南亞的代表菲利普朔爾特斯近日呼籲:“世界貿易組織應給予這些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出口優惠,從而使處於貧窮中的人們有機會在出口製造工業中謀生。”現在全球有數十億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
  據美國媒體報道,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在“2009年工業發展報告中”表達的關鍵論點是: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的途徑,就是選擇生産為全球市場所需要的正確産品。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挑選了一些製造業集群地作為例子,這些基地很有潛力發展成為出口型製造基地的典範,現在卻面臨困境。這些産業集群地包括印度清奈的皮革業;中國浙江橋頭的鈕扣生産基地;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的汽車業;以及尼日利亞歐提巴的計算機部件製造中心。
  “目前全球金融危機顯然將對這些製造基地的企業造成重創。改善物質基礎設施、人力基礎設施以及發展技術能力等方法短時間內無法發揮作用。”菲利普朔爾特斯説。

  相關稿件
日本媒體:低價商品將引領世界製造業潮流 2009-02-17
《日本經濟新聞》:低價商品將引領世界製造業潮流 2009-02-16
網盛生意寶:打造製造業網絡招聘&& 2009-02-13
裝備製造業振興規劃提升"中國製造"核心競爭力 2009-02-06
瀋陽裝備製造業逆勢上揚:低谷,崛起的良機 200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