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2-18 作者:初一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對已公布年報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去年庫存上升較快,存貨期末數較期初數增加逾三成,庫存消化壓力進一步加大。 截至2月17日,滬深兩市共有41家上市公司公布年報。據統計,41家公司期末存貨合計379.45億元,較期初數286.75億元增加92.7億元,增幅為32%。由於資産負債表上顯示的存貨期末數是對年末餘額計提跌價準備後的年末凈額,所以,41家上市公司存貨實際增幅要大於32%。在這41家上市公司中,有12家存貨增加額超過1億元。其中,增加額居前的兩家公司均為房地産上市公司,華發股份、新湖中寶存貨期末數分別較期初增加了42.3億元、17.8億元。當前房地産市場疲軟,無疑增加了這些存貨的消化難度。 與此同時,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雖然存貨增加較快,卻並沒有提取存貨跌價損失,即使有提取,計提金額也是微乎其微。統計顯示,在上述41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公司存貨增幅在90%以上。其中,因對西永軟體園項目繼續投入,重慶路橋存貨期末數猛增至期初數的25倍;因各下屬子公司增加燃料儲備,建投能源存貨期末數比期初數增加284%;因下屬企業原材料儲備及産成品增加,中國玻纖存貨年末餘額較上年增加248%;同樣因原料及在産品大幅增加,方大炭素期末存貨較年初增長94%;因購並集團資産後維修用備品備件增加,營口港存貨較年初增加90%。但是,除方大炭素外,其餘4家公司均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而方大炭素2008年資産減值損失3642萬元,為上年的4倍多,但其中壞賬準備有3583萬元,存貨跌價損失僅59萬元。 當然,一旦産品價格出現跳水,上市公司管理層將無法回避存貨價值縮水的事實,因此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若金額巨大,將對業績産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如*ST馬龍的主要産品黃磷、磷酸、五鈉價格大幅下降,該公司2008年為此計提存貨跌價準備6940萬元,這一金額是其當年凈利潤1466萬元的近5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