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億美元吞併惠氏 輝瑞掀制藥業新並購潮
    2009-02-11    作者:陳麗娟    來源:國際金融報

  一位接近惠氏的人士昨日(2月10日)向記者透露,輝瑞並購惠氏後,雙方在中國市場的整合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展開。

建藥業新航母

  持續惡化的金融危機,並沒有阻擋制藥業的並購浪潮。輝瑞作為全球制藥業排名第一的企業,在1月27日與另一大制藥巨頭美國惠氏達成協定,以680億美元收購惠氏所有股份,一舉成為制藥行業10年以來最大收購案。
  對於這起可能改變全球制藥行業格局的交易,輝瑞預計,將於2009年第三或第四季度完成。
  而來自全球最大醫藥調研公司IMS的調查顯示,合併後的新公司將在美國擁有大約12%的市場份額,在歐洲、亞洲與拉丁美洲,則將分別擁有大約10%、7%和6%的市場份額,超越其他任何制藥企業。
  儘管交易尚未最終完成,輝瑞CEO傑弗裏金德勒對此已經信心滿滿,他&&:“輝瑞和惠氏為産業轉型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合併産生的世界第一大生物制藥公司將以其獨特、多樣和規模化的優勢屹立於全球醫療市場。”
  而輝瑞和惠氏為此次合併聯合創辦的專門網站,也打出旗號“打造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藥企業”。
  關於中國市場可能出現的整合,惠氏中國方面向記者&&,輝瑞與惠氏在中國區的整合尚未有時間表。

解專利藥到期困局

  在豪擲千金吞併惠氏背後,是擺在輝瑞面前的最急迫危機——專利藥産品陸續到期。2008年輝瑞旗下的3個重磅專利藥——高血壓藥物絡活喜、過敏藥物仙特明和抗癌藥物伊立替康專利到期,輝瑞將損失26億美元損失。更糟糕的是,輝瑞的頭號産品,全球最暢銷的降膽固醇藥、銷售額佔其收入1/4的立普妥也將於2010年3月份到期。立普妥2008年全球銷售額為124億美元。
  “輝瑞的産品多為處方藥,多個産品面臨專利到期。專利到期後與仿製藥相比,就缺少了競爭優勢。”一位醫藥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化學藥新藥研發投入代價昂貴、周期長,而且成功率極低。“目前輝瑞必須應對2011年營收將大幅下滑的問題。”瑞士信貸分析師阿諾德認為,收購惠氏將幫助輝瑞從一家暢銷藥生産商轉型為綜合性制藥商,其産品將涉及疫苗、生技藥品、傳統丸劑、非處方藥和獸藥等多個領域。
  同時,惠氏的生物技術和疫苗業務也正是輝瑞所看好的。通過這項收購行動,輝瑞將獲得惠氏生産的疫苗,以及不受仿製藥威脅的其他幾隻産品。此外,通過壓縮銷售和營銷隊伍,可以節省數十億美元的營運開銷。輝瑞顯然也看好並購前景,在並購聲明中預計,此次並購結束後的第二年,能給輝瑞帶來每股盈利增值。在並購完成後的第三年,能給輝瑞節省總計40億美元的成本。
  但對於如此大規模的並購,業內也不乏質疑聲。“讓如此規模的公司獲得增長,幾乎不可能。”美國Sanford Bernstein諮詢公司分析師托馬斯預測,從2010年到2015年,輝瑞與惠氏組建的新公司銷售額將從730億美元減少到620億美元。
  並且,由於惠氏同時是國際主要營養品生産商,在拉美、中東與中國等高增長的新興市場擁有可觀市場份額,無營養品業務的輝瑞在入主惠氏後,將如何處置惠氏的奶粉業務,也備受業界關注。

並購潮將升溫

  實際上,目前幾大制藥企業都面臨着和輝瑞相似的困局:缺乏真正有前途的新産品以取代專利即將過期的舊産品。
  隨着許多大型制藥公司在2011年或2012年都將面臨專利“懸崖”,業界普遍認為,輝瑞與惠氏的這一起超級並購,或將成為一個開端,引發制藥行業新一輪並購潮。而金融危機中,制藥企業的大量現金儲備也被認為可為其並購提供支持。
  分析人士&&,強生、默沙東和百時美施貴寶是最有可能發起重大並購行動的制藥公司。這3家公司目前擁有足夠的現金和短期投資可用於收購行動,並且這些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也都已經説過,它們正在尋找收購目標。
  但相比輝瑞的大手筆,更多的醫藥公司傾向於小規模的合作交易,在輝瑞宣布收購惠氏之後,諾華CEO丹尼爾魏思樂&&,“預計我們將不會實施轉型式並購交易行動,我們的戰略實際上就是着眼於可以帶來更多價值、規模較小的收購,並且符合我們現有的業務。”

  相關稿件
“輝瑞模式”拉開世界醫藥業的並購序幕 2009-02-09
“輝瑞V學院”關注男性健康 2008-07-28
輝瑞向雪災地區捐贈了價值103萬多元的藥品 2008-02-05
輝瑞公司:2007年第四季度業績超過預期值 2008-01-25
輝瑞公司戒煙藥獲最佳藥物獎 200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