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大小非解禁”的問題,銀行板塊也面臨着外資戰略投資者“解禁”的困擾。尤為重要的是,當年外資戰略投資者被引入中資商業銀行,更多的是出於商業銀行轉制改革、完善治理結構、提升盈利能力的目的。而隨着中資商業銀行改革上市的完成,市場對於入股銀行資産的定價、股東之間的資源交流和競爭、戰略合作進展等方面浮現出越來越多的爭議。
美國銀行減持建設銀行H股股份傳言未歇,市場又將再度面臨浦發銀行、中國銀行的外資股東“解禁”壓力。截至本月底,花旗持有浦發銀行的2.14億股、佔比3.78%的A股股份即將解除鎖定,同時蘇格蘭皇家銀行、亞洲金融、瑞士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總計持有352.97億股、佔比13.91%的中國銀行H股股份也將迎來“解禁”。受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衝擊的影響,外資股東減持套現的壓力也正日益上升。
五年禁售期滿
5年前,花旗和浦發“牽手”,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股份購買協議》等。花旗購入浦發5%股權,並承諾在5年內不退出對浦發的股權投資,同時在法規允許和監管批准前提下,花旗還可以增持浦發股份最高達24.9%。 然而,隨着2005年10月花旗提出參與廣東發展銀行重組項目競標之後,花旗和浦發在當年年底簽署了《補充協議》,解除了戰略合作的排他性約束。《補充協議》同時約定,花旗可以在不影響浦發增發7億股流通股的前提下,將其在浦發的持股比例增加至19.9%的有表決權股份比例。同時,花旗承諾在2008年12月31日前,或是中國法律或監管機關規定的境外戰略投資者投資中資銀行的限售期內(以較晚者為準),不會出售其持有的首期股份。這意味着,花旗所持有的經稀釋後佔比3.78%的浦發股份將於本月底迎來“解禁”。 無獨有偶。2005年蘇格蘭皇家銀行、亞洲金融、瑞士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入股中國銀行總計約352.97億股H股。根據相關協議,上述外資戰略投資者所持股份於2008年12月31日前不得向獨立第三方轉讓。 隨着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深化,花旗集團、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銀行等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創傷”。市場上對於上述外資戰略投資者在解禁期後、減持所持中資行股份的猜測也日漸興起;同時,有市場人士認為,亞洲金融作為新加坡淡馬錫全資擁有的投資公司,“減持套現的動機肯定有。”
外資股東態度未明
事實上,在外資股股份即將迎來“解禁”之際,對於相關股份是否會被轉讓,中外資雙方尚未給出明確的表態。 花旗銀行(中國)在回復本報時稱:“花旗目前已持有浦東發展銀行3.78%股份,並可在獲得批准後繼續增持該行股份。作為花旗與浦東發展銀行長期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部分,花旗在浦東發展銀行董事會佔一個席位,並在産品和技術領域向浦東發展銀行提供支持。”而浦發銀行一位高層也向記者&&,並未聽到有關花旗將出售該行股份的通知。 在中國銀行“解禁”股份方面,今年7月蘇格蘭皇家銀行一位高管曾&&,儘管蘇格蘭銀行存在資金困難,但它已經排除任何出售所持中國銀行股份的可能,並將堅持在中國推行雙重擴張戰略。但一位不願意具名的券商分析師認為,從7月至今,金融危機對這些外資金融機構的影響進一步加重,現在對於外資股東是否減持可能需要重新判斷。 以昨日浦發銀行收盤價14.04元人民幣、中國銀行H股收盤價2.36港元推算,若外資解禁股份全部套現,浦發銀行和中國銀行相關股份套現金額分別達約30億元人民幣和833億港元。 對於解禁外資股套現的可能性,某中資券商投行部一位人士説:“這個不好説。不過,如果拋售股份佔比在5%以下是不需要公告的。”而對於遭受金融危機創傷的外資股減持部分解禁股份、來換取流動性的可能,上述人士認為,“可能性有,但具體會不會做大家都不知道。美國銀行不是至今還沒有減持建行?” 有評論人士認為,短期來看,中資銀行股權為外資股東繼續帶來的增值空間有限,而且外資機構股東可能會樂於看到投資套現給自身資産負債錶帶來的提振。不過,蘇格蘭皇家銀行、花旗集團等高層都反復&&過對中國金融市場的信心,期望能夠在中國內地長期發展,因此是否套現仍是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