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11家信託公司發布了2008年上半年財務業績報告,另有1家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增公告。統計顯示,這12家信託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達9.43億元,不過受市場調整等因素影響,絕大多數公司的業績都出現了下滑,有5家公司的凈資産減少。 業內專家認為,信託公司業績下滑同證券資産的縮水緊密相關,由於市場波動、區域差距、監管因素,今年信託公司的業績增長壓力很大。他們建議,信託公司要加快業務與資産結構轉型,同時,監管部門應加緊探討如何形成信託公司特有的發展與盈利模式。
多數公司業績明顯下滑
12家信託公司的凈利潤總額雖然達到9.43億元,但行業分化的趨勢已經顯現。 在這12家公司中,天津信託的凈利潤最高,為1.997億元;重慶信託的凈利潤達1.1億元;中誠信託則出現了較大的虧損,凈利潤比一季度減少3.17億元;新華信託的凈利潤比一季度減少了279.5萬元。其它幾家信託公司的凈利潤增長規模與去年全年相比也有較大程度的放緩。 在已披露財務報告的11家信託公司中,8家公司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出現較大程度的下滑,總計減少11.55億元。其中,中誠信託的公允價值收益受損最大,達9.6億元。天津信託、中融信託、北京國際信託、重慶信託的公允價值收益減少也都超過1500萬元。 4家公司的匯兌收益出現損失,總計2265.27萬元,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其業績。其中,山西信託的匯兌損失最高,達1091.94萬元。 在信託收益出現下滑的同時,5家信託公司的資産規模出現了萎縮。其中,中誠信託的總資産由年初的57.63億元減至目前的41.29億元,縮水28.4%;山西信託的資産規模由年初的13.5億元減至目前的12.04億元。此外,天津信託、百瑞信託的資産分別減少了0.93億元與2.3億元。 已披露財務報告的11家信託公司情況顯示,凈利息收入與佣金收入仍是信託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信託資産還未成為拉動業績增長的主力軍。 從資産運營的情況看,信託公司的資産運營模式仍較為單一;長期股權投資、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産、投資性房地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盈利模式有待創新
中信信託某負責人介紹,信託公司之所以在上半年出現業績起伏的情況,除了跟資本市場相關外,最主要的還在於業務結構與資産配置的單一,很多信託公司並沒有打造出核心的發展項目。此外,還與新會計準則的實施相關,很多信託公司只注重利潤表而忽視了資産負債表。 廈門國際信託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認為,地區的差異也是導致信託公司業績參差不齊的重要原因。目前,很多信託公司還未走出區域市場,信託公司的業績同當地經濟狀況的關係緊密聯動。 信託業內資深專家周小明認為,目前制約信託公司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盈利模式的缺失,監管部門與業內應加緊探討如何形成信託公司特有的發展與盈利模式,打破市場、制度的限制,從而為信託公司松綁,更好地回歸主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