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帳篷銀行”“流動銀行”誕生記
    2008-05-23    作者:李衛玲    來源:國際金融報

    [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5月12日14點28分地震發生時,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資訊科技部總經理傅曉正在24樓的辦公室辦公。
  受到地震影響,成都地區震感強烈,中行四川省分行大樓晃動明顯。但傅曉卻沒有立即逃離大樓,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從24樓衝到4樓,奔向機房。
  傅曉明白,作為中國銀行西南四省一市所有網點的資訊數據中心,如果機房不能得到安全保衛,後果將不堪設想。

搶救數據成當務之急

  中行因為有奧運會相關的合作項目,在奧運會前不能對數據係統進行大的更改,所以遲遲未能實行總行數據大集中。
  這就意味著,如果中行在成都的數據中心受到破壞,中行總行將無法對西南四省一市的業務數據進行處理,這些省市的中行網點第二天將不能正常開門營業。
  可伴隨著接連不斷、忽強忽弱的余震,中行大樓一直處于危險之中,沒人敢再進去。
  中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長解建蓉對本報記者説:“如果在每日係統日結和批量處理的時間,不能在機房內按時進行業務係統的批量處理、上傳下載各類業務數據文本和啟連線,西南區域四省一市的當日交易賬務將得不到處理、次日將不能正常開門營業。”
  同時,由于第三方存管、全國信貸、儲蓄國債等邏輯集中版本資訊係統的關聯影響,資訊得不到處理的後果將是全行范圍的賬務混亂。中行的業務和資金將面臨巨大損失,中行對外形象和信譽將受到嚴重影響。

與時間賽跑處理數據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相關數據的處理已經不容再等。
  5月12日17時,西南信息中心員工秦劍鋒、康擁主動請纓進入大樓機房。他們像往常一樣熟練地跟蹤各省業務,及時處理週邊係統入賬,做好批量處理的各項準備工作。
  18時,當晚值班人員古一蘭準時到崗。
  20點20分,鄧昌毅、秦劍鋒、古一蘭、楊鴻翼再次進入機房,進行賬務處理及檢查,並于20點53分正式啟動綜合業務係統批量處理。
  在整個主批量處理的3個小時中,鄧昌毅、秦劍鋒、古一蘭、楊鴻翼冒著余震風險數次進入大樓機房,準確無誤地進行例行操作。
  最終,在信息中心本部技術人員的密切配合下,相關人員于24時前順利完成了當日批量處理,確保了中行業務和資金安全。
  這一切,為其後誕生的“帳篷銀行”和“流動銀行”奠定了基礎。

“流動銀行”上崗服務

  5月16日之前,受災最嚴重的綿竹和都江堰支行一直停業。隨著從汶川等地轉移過來的災民越來越多,災民的金融服務需求開始變得越來越突出。
  資訊與數據安然無恙,5月16日,中行四川省分行資訊科技部編制了關于在都江堰設立“救災金融服務點”和在綿竹設立“流動銀行”的兩套設計方案,並迅速將方案向總行資訊科技部總經理張建遊匯報,得到了總行的支援。
  張建遊連夜緊急召集相關人員專題研究,提出“固定點移動通訊”的網絡連接方案。5月16日晚上,科技人員加班加點在都江堰搭建了“救災金融服務點”,意即“帳篷銀行”。
  傅曉對記者説,由于綿竹在地震後一度出現無序狀態,所以中行在綿竹沒有選擇“帳篷銀行”的方案,而是選擇了“流動銀行”方案,在汽車上開展業務。
  5月19日,中行搭建的“流動銀行”抵達綿竹,並于上午正式開始營業。至此,中行在災區的金融服務也有了基本保障。

  相關稿件
中行發布首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2008-04-29
中行發布業績報告:首季實現利潤216.96億元 2008-04-29
中行預測:二季度可能加息 全年加息1-2次 2008-04-15
中行:當好北京奧運“金融管家” 2008-04-01
工行中行兩大銀行對美國次債危機影響表態 200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