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大股東改制而停牌至今的飛亞股份(002042)今日公布年報。數據顯示,凈利潤-5882.84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58元。同時,會計師在年報上出具了帶強調事項的無保留意見。 公司年報還披露,市國資委已與華孚控股簽訂産權轉讓合同,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公司&&,由於停産影響,預計今年一季度虧損1400萬元;但隨着戰略合作者華孚控股優質資産的注入、技改措施的實施等重大經營行為的推進,預計2008年將扭虧為盈。
會計師提醒“強調事項”
安徽華普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稱:“飛亞股份2007年度發生虧損5,811.15萬元,截至2007年12月31日止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828.42萬元,流動負債高於流動資産9,901.64萬元;截至審計報告日止,飛亞股份逾期借款合計為5,242.88萬元;由於資金短缺,飛亞股份自2007年12月27日至審計報告日處於停産狀態。飛亞股份已在財務報表附注十三之2項充分披露了擬採取的改善措施,但其持續經營能力仍然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實際控制人將變更
年報稱,實際控制人淮北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與華孚控股有限公司已正式簽訂産權轉讓合同,市國資委已將控股股東安徽飛亞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集團公司100%的股權出售給華孚控股。公司股票也因此繼續停牌。 公司董事會認為,大股東改制是造成2007年度公司經營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年報中&&:“下半年,受集團公司産權制度改革等影響,職工思想産生較大波動,生産經營受到嚴重影響,公司發生了較大虧損。2007年12月27日終因資金短缺,公司暫停生産。” 數據顯示,2007年飛亞股份實現紗産量19650噸,同比降低13.95%,坯布産量4231萬米,同比降低20.95%,銷售收入43,131.06萬元,同比下降12.86%,實現營業利潤-5928.42萬元,同比下降352.37%。 公司認為,作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其體制性缺陷未得到根本性解決,職工國企身份沒有轉換,使公司在運作上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體制和機制有較大差距,矛盾日益加深,這也是造成2007年度業績大幅下滑的客觀因素之一。
內外因交困
董事會認為,除了大股東改制,造成公司生産經營困難、出現虧損局面的原因既有內因又有外因。 2007年,棉紡織行業經營普遍相對困難。紡織旺季不旺,企業普遍銷售不暢,資金短缺、虧損嚴重;許多中小紡織企業倒閉、轉行,大型紡織企業開機率也有所下降。進入2008年,棉紡織業依然要面對國家宏觀調控、人民幣加速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企業用工與用棉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響,總體來看,2008年棉紡織行業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産能過剩帶來的問題更加突出,大多數紡織企業將更加困難。 從客觀原因分析,一方面,人民幣匯率持續上升,紡織品出口退稅稅率進一步降低,紡織品出口受到很大的影響。此外,紡織原料價格逐步上升,工資性費用、折舊費用、利率的變動等其他各項費用的提高,使成本和費用大幅增加。 而另一方面,紡織品市場競爭激烈,産品售價無法有效提高,産品銷售屬於微利狀態。各地治理環境污染措施使主要客戶印染行業限産,採購量減少。受此影響,本公司産品銷售量及價格都有所下降,從而影響利潤下降。 而從主觀原因分析,公司技改項目造成成本和費用的增加,但産能和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産品檔次不高,附加值偏低。同時,有梭窄幅布機400多&改成寬幅有梭布機的過程,也影響了公司坯布的産量。
未來風險機遇並存
董事會認為,儘管面臨諸多困難,但未來公司風險與機遇並存。 從宏觀環境角度看,紡織行業目前處於平穩增長期,但人民幣升值加快,出口退稅率下調,成本壓力上升,央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以及淘汰落後産能等,都給公司的生産經營帶來很大壓力。 從公司自身情況看,目前,公司産品品種結構老化,抗風險能力不強,隨着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産品價格下降,産品的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經營成本不斷上升,也加大了公司的經營風險。 公司預計,從整個棉紡織産業鏈的形勢來看,行業弱勢格局明顯,價格跌勢趨向明顯。市場行情在短期不會有明顯的改善,唯有搞好市場定位,進行市場分析,以確定生産出適銷對路的産品,提高企業的市場佔有率,方能戰勝當前紡織行業惡劣的市場環境。 公司認為,引進新的戰略合作者之後,公司將獲得優質資産注入,將有利於公司擺脫困境。 根據公司2008年度經營計劃,預計主營業務收入45,000萬元,生産棉紗18000噸,其中,色紡紗1500噸,生産坯布4200萬米。 公司預計,由於停産影響,預計2008年一季度虧損1400萬元;而在華孚控股注入優質資産、技改措施實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預計全年將扭虧為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