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資費擬下調電信運營商未必“傷筋動骨”
    2008-01-15    作者:平安證券 劉軍    來源:中國證券報

  日前,國家發改委和信産部披露,降低移動電話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標準聽證會擬於1月22日在北京召開。
  這次提交聽證會討論的方案有兩個。方案一:取消現行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標準高出本地通話標準資費的每分鐘0.2元。國內漫游通話費實行主被叫按同一標準收費。方案二:取消現行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標準高出本地通話標準資費的每分鐘0.2元。不區分是否佔用長途電路,不區分後付費和預付費用戶,國內漫游通話費實行主被叫差別收費。
  聽證會擬討論的方案一實際上只是在原有基礎上下降了0.2元/分鐘,計費原則和方式與以前完全相同,下降幅度不大。
  而方案二對於消費者而言吸引力較大。不過,這個方案卻有很多問題,其執行上將對現有運營商格局産生很大的影響,而且固網運營商有可能成為漫游資費下降的替罪羊,恐怕不容易獲得運營商的認可。
  其一,對於主叫撥打漫游地而言,調整前的預付費和後付費資費分別是0.8元/分鐘和0.6元/分鐘。調整後統一為0.7元/分鐘,兩者作了一個平均,對於單個消費者而言實際意義並不大。
  其二,對於主叫撥打長途而言,我們區別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是漫游狀態下,撥打長途的費用也包含在漫游資費中,那麼受傷更大的一定是固網運營商;其次,使用漫游的手機撥打長途只需要0.7元/分鐘,比使用當地手機撥打長途便宜。第二種可能性是漫游狀態下,撥打長途的費用仍然要另外計算,如果是這樣的話,漫游狀態下撥打長途資費其實是在預付費和後付費之間作了一個平均,調整後大家都是1.4元/分鐘,對於消費者實際意義也不大。
  其三,對於被叫被漫游地呼叫而言,資費下降幅度較大,調整前預付費和後付費資費分別為0.8元/分鐘和0.6元/分鐘,調整後下降到0.3元/分鐘,該標準實際上已經低於0.6元/分鐘和0.4元/分鐘的本地資費標準上限,也出現了漫游資費和本地資費的倒挂,當然由於這裡説的僅僅是上限,本地資費實際上是低於信産部的資費標準上限的。
  其四,對於被叫被漫游地之外呼叫而言,資費下降的幅度就非常大了,調整前資費分別為1.5元/分鐘和1.3元/分鐘,調整後統一下降到0.3元/分鐘。不過,這樣會出現長途費用無人承擔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受傷的並不僅僅是移動運營商,固網運營商本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收取的長途費用也被一起調整掉了。
  其五,實際上方案二在執行中將産生的更多的問題在於,既然漫游資費如此便宜了,長期而言,會造成大量漫游的出現,對一些地區建網將産生重大不利影響。同時,便宜的漫游費將造成大量使用者長期使用外地移動卡,大規模流動的移動用戶和話務量將給所有的地區造成網絡設計上的困難和設備的浪費。
  綜上分析,方案二與當前移動網絡以省為單位的網絡建設和結算體制衝突較大,也沒有考慮中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實際被採納的可能性較低。如果聽證會上僅僅在兩方案中擇一的話,方案一被採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實際對運營商造成的影響會很小。
  此外,我們判斷,2008通信行業孕育重大變革,因此維持對全行業的“推薦”評級。繼續維持中國聯通、中興通訊和亨通光電的“強烈推薦”評級。

  相關稿件
為“漫游費調整”提兩個“取消”方案 2008-01-15
手機漫游成本幾近為零已是公開的秘密 2008-01-15
漫游費聽證是民主博弈不是選擇題 2008-01-14
手機國內漫游費應取消 2008-01-09
從經濟學角度看漫游費取消的必要性 200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