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了“錢掌櫃”扶持 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2007-11-30    作者:衛容之 汪寧    來源:《國際金融報》2007-11-30 第01版
    年關臨近,個別中小企業陷入了資金接不上甚至停産的困境。一些企業為了生存只能砍掉正在進行的項目,斷臂求活。
    今年第四季度,央行、銀監會多次召開會議對各家銀行給予“窗口指導”,嚴令各家銀行控制貸款規模。缺少了“錢掌櫃”的扶持,中小企業面臨着停産和生存的危機。
    專家&&,有關部門為防止經濟過熱增長的調控政策無可厚非,中小企業因此遭受的影響不可避免。
    記者從有關途徑了解到,目前銀監會要求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等三家政策性銀行以及農業銀行、光大銀行、廣發行和深發展等四家商業銀行,在四季度不得增加新的貸款,而且必須壓縮貸款總量。對於其他銀行,也要求控制貸款規模在限度範圍內。
    如此嚴厲的手段近年來十分罕見,出乎所有商業銀行的意料。監管層的三令五申使得各家銀行的貸款發放遭遇了外力強制性的“急速冷凍”,極個別大銀行甚至在部分網點暫停了二手房貸款。另有部分小銀行也開始對“是否能正常發放房貸”這一問題持保留態度。銀行貸款的強制性壓縮,無疑給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帶來了生存危機,但專家&&,穩定通貨是央行不可推脫的責任。
    上海金融學院的朱德林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目前內地資金流動性過剩、貸款增長和貨幣供應過快以及通貨、價格不能穩定已是極為嚴峻的社會現實。而事實證明,之前市場的公開、準備金率的上調等一系列舉措,對解決經濟過熱幾乎是力不從心。因此,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央行明確要求各銀行壓縮貸款很可能是最立竿見影,最有效果的政策。
    朱德林認為,從微觀利益來講,貸款的控制對各方面都會造成不同影響,尤其是民營和中小企業,暫時受到傷害是再所難免的。但從宏觀經濟角度看,這樣的政策對國家和民眾的利益,以及企業的長期發展都不無好處。
    上海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的楊建文主任則認為,各項政策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在於累積的效用,如果類似的舉措繼續&&,就很難保證是否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影響了,關鍵還是要把局勢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內。
  相關稿件
調查顯示:銀行面臨貸款客戶轉型 2007-11-27
上海工商部門緊急叫停違規“貸款諮詢”廣告 2007-11-23
銀監會:我國對農戶貸款的覆蓋率已達到32% 2007-11-23
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三季度虧損20億美元 2007-11-22
[樓民講述]在加拿大貸款買房方知信譽可貴 200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