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繼電氣和南瑞繼保:挺起中國電力人腰桿
    2007-06-20    記者:曲昌榮 申琳    來源:《人民日報》2007-06-20 6版

  5月9日,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在與眾多國內外廠家競爭中脫穎而出,中標華能汕頭海門電廠一期21036兆瓦機組全套發電機變壓器組及高壓備用變壓器保護,由此成為首家為百萬千瓦級機組提供保護産品的國內廠家。
  6月8日上午,世界上首個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雲南至廣東800千伏直流工程換流站主設備合同簽字儀式在廣州舉行,河南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與南方電網公司簽訂了價值10.56億元的換流閥和控制保護設備採購合同。
  而在2005年,許繼公司成為長江三峽右岸電站全套發變組繼電保護産品及其附屬設備的唯一供應廠家,一舉打破了6年前三峽左岸14套設備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
  在電力保護控制領域,“許繼電氣”和“南瑞繼保”挺起腰桿,逐漸改變了過去電力工程建設中外國企業佔領高端市場的局面。

堅持管理創新,讓人才培養薪火相傳

  許繼和南瑞繼保能夠取得令人振奮的成果,首先源於管理創新。
  許繼為使企業迅速擺脫落後體制羈絆,先後引入了國際上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結合企業實際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將單位的經營狀況與負責人及員工的業績表現和收入緊密結合起來;推行中期述職制度,構築經理人與高層、員工、部門之間溝通的橋梁,明確工作思路、方法和目標;充分考慮到資本成本因素,強化考核的有效性,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等。
  許繼還強調搞研究開發必須考慮成本,考慮市場需求。“我們提倡跨部門的研發,這樣,産品開發就不僅僅是技術人員的事。這基本上保證了我們的産品適銷對路,有市場需求。”公司董事長王紀年説。
  南瑞繼保公司董事長沈國榮強調:“在我們企業,廠房設備值不了多少錢,真正值錢的是人才。”南瑞繼保共有員工800人,其中研發人員就有近200人。
  在南瑞繼保,沈國榮每天喜歡到各個研發部門轉轉,每到一處,他都會詢問這個部門的最新進展。有時,對於整個業界都感困惑的技術性難題,他乾脆坐下來和大家一起探討。這樣的研討會因“暢所欲言”而被稱為“腦力激蕩會”。正是在這樣一次會上,沈國榮突然迸發靈感,解決了他一直努力攻關的電網保護穩定性和快速性二者難以兼顧的技術難題。
  在人才培養上,許繼多年來以“産、學、研”和“自主開發、聯合設計、引進吸收”兩個“三結合”為主線,先後在許昌、北京、上海、珠海等地設立技術研發中心,搭建人才引進的平台,現已形成一支強大的包括行業專家、學術帶頭人、留學歸國的科技精英在內的核心科研團隊。

堅持以我為主,開發保護核心技術

  長期以來,在繼電保護行業,國外大公司一直憑藉其技術優勢,壟斷我國市場。葛洲壩、三峽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中的直流輸電控制保護系統,都掌握在幾家國外公司的手上。多年來,我國對這方面的技術多次引進但消化吸收不足。
  2001年,國家電網公司結合西北—華中(靈寶)背靠背直流聯網工程,引進國外的高壓直流控制保護技術。南瑞繼保參與了聯網工程施工,有機會與國外公司在高壓直流控制保護技術上進行合作。但國外公司憑藉技術優勢,開出了這樣的條件:“要搞5個這樣的工程後,你們才能獨立地做。”南瑞繼保算了一筆賬,真要按照他們説的去做,要等到15年以後,才能獨立承擔此類工程。
  “要做就要以我為主。”面對國外公司開出的苛刻條件,沈國榮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公司迅速抽調技術骨幹進行攻關,學習、消化、創新,僅用了一年左右時間,就完成了這個項目的自主研發,填補了國內空白。更令國外公司難以置信的是,南瑞繼保摒棄了購買國外數字倣真試驗設備的做法,自主設計建成了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支流動態模擬系統。
  在保護知識産權方面,許繼特別注意保護千辛萬苦研發出來的核心技術,明確了專利工作組織結構;設立了科研開發考核體系。截至目前,許繼的專利申請已達131項,其中發明專利近50項。公司研製的電力系統産品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産權,擁有65項專利,被評為“河南省專利申請20強企業”。

  相關稿件
國家電網3年來累計提高輸送電力8876萬千瓦 2007-06-19
[黃金屋]全國擬在建項目彙編(電力卷) 2007-06-18
大慶油田電力集團獲企業文化示範基地稱號 2007-06-15
“電力戶戶通”將電力送向高原深處 2007-06-12
長江電力公司欲回購母公司全部發電資産 200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