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擺脫金融危機,地方政府實行積極的擴大內需的政策,巨大成功有目共睹。當然,地方融資平台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遇到了現金流的困難。但那種將地方融資平台的現金流問題作為批評宏觀政策的突破口的傾向,值得高度警惕。而為了豐裕地方融資平台的現金流,地方政府需要打開思路。
筆者以為,將地方經營平台已在經營運作的老的國有資産轉讓給民間資本,進而形成現金流來支持新上馬的城市基礎建設項目,不失為當前應對地方融資平台現金流緊張問題的一種可以考慮的選擇。這是因為,隨着近年新國資政策的推出,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國有資本的培植和國有資本經營平台的建立,特別是在新上馬的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國有資本擔綱,並形成了優質的國有資産。隨着經濟發展、投資項目的成熟,這些國有資産的質量會越來越高,從而擁有市場吸引力,能吸引民間資本的興趣。
這個辦法的優點在於:第一,老的國有資産已具備了一定的成熟度和盈利能力,是地方政府穩定的財稅來源。這部分資産轉讓給民營資本,由於資産質量較好,可以賣出好價錢,而資産所有權的轉讓,並不影響其地方優質稅收。第二,可以想見,對質量確實較好、盈利能力確實較高的資産,民營企業也樂得其成,願意出價購買。第三,通過這一轉讓過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將能獲取較大量的現金流支撐,能延續近年新上項目投資。這樣,就可以把簡單依託銀行貸款支撐地方融資平台新上基建項目的方式,轉變為通過溢價轉讓成熟國有資産於民營資本,從社會上充足的民間資金中獲取現金流支撐新項目的建設,待這些新項目培育發展成型後,再爭取溢價轉讓、實現産權多元化。這樣做,既維持了對擴大內需過程中地方融資平台現金流需求的支撐,又能獲取現金流支持新建項目,為之後形成成熟的國有資本溢價賣出,獲取更大利潤,為發展地方經濟提供條件。
當前,正是溢價出讓各地成熟國有資産的好時期。上市國有資産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的轉持,非上市資産、具有壟斷性質的國有企業,可向民間資金轉讓一定的所有權。在獲得充裕的現金流的同時,國有資本通過和民營資本聯姻,通過股權多元化,還便於搭建更合理、更科學的治理結構,使地方國有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