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考量中美經濟再平衡
    2010-07-14    作者:徐洪才    來源:中國證券報

    目前美國正在推行新的經濟戰略,目的是實現“石油美元”向“碳美元”轉變。未來幾年,預計美國居民儲蓄率至少要上漲5個百分點,意味着美國消費率將下降同等幅度。考慮到美國經濟規模約為中國3倍,因此中國消費率應該有更快的增長才能實現中美經濟平衡。
  美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和施壓人民幣匯率等單邊主義政策,無助於解決中美經濟不平衡問題。筆者主張,應該加強雙邊對話,協調兩國政策,照顧彼此核心利益。我國應發揮主動引導作用,採取“四大政策措施”,推進“四項綜合改革”,實施“兩大金融方略”,以促進中美經濟早日實現新的平衡。

  採取“四大政策措施”

  加大對美國直接投資,增加從美國進口,擴大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鼓勵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到美國投資辦廠;擴大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逐步開放我國服務業。
  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策略。開闢新的市場或擴大原有市場,減少對美國依存度。積極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策略,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經貿關係。
  調整對外商投資産業結構。及時引導和調整外商投資産業結構,不僅有助於緩解中美貿易不平衡,也有利於我國産業結構升級和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將部分外儲用於海外資源收購。變“賺匯為主”為“用匯為主”,實施藏匯於民。在充分保證國際貿易結算和應對資本外逃突發事件需要前提下,改革用匯政策,增加商業銀行對企業海外並購融資支持力度。

  推進“四項綜合改革”

  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應優化國內産業結構和出口産品結構,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以政府政策為依託,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低耗能和低污染企業;加快發展醫療、教育、交通、環保、住房和金融服務等行業。
  建立以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機制。借鑒印度經驗,提高居民消費在總需求中的比例;借鑒日本經驗,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加速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提高勞動者報酬佔GDP比重,縮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總體消費傾向,建立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形成有利於居民消費增長的社會環境。
  穩步推進生産要素價格改革。我國生産要素,包括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價格低廉,人為地降低了生産成本,增加了我國出口産品的短期競爭力,但實際是“補貼”了跨國公司,有悖於我國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加快生産要素價格改革,讓我國出口商品具有真實成本,既有利於人民幣匯率更準確地接近真實均衡水平,也減少了升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
  大力培育農村市場,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目前農村消費水平較低,原因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建議每年提高我國城鎮化率一個百分點,通過加大公用事業投資來拉動內需、消化過剩産能和增加就業,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實施“兩大金融方略”

  加快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立一個發達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是一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誌,目前流動性過剩市場環境正是加快發展資本市場的良機。加快商品期貨産品創新,爭奪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權。
  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人民幣國際化不可能在國際收支逆差條件下和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甚至貶值過程中實現。應該抓住人民幣面臨長期緩慢升值壓力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策略上可選擇先“周邊化”後“國際化”的路徑,推進與東盟和中日韓(10+3)以及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貿易往來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在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前,不可貿然實現人民幣匯率的完全市場化。

  相關稿件
能源合作或成中美經濟合作契合點 2009-08-06
美擬在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中開大支票 2009-07-28
中美經濟會走向“兩國一制”嗎? 2009-02-02
對話首日:金融危機面前中美經濟休戚相關 2008-12-05
中美經濟對話的可持續性問題 200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