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民間投資不妨從村鎮銀行開始
    2010-06-29    作者:宣宇    來源:證券時報

    要想從根本上打消各界對民營資本前途的疑慮,消除“玻璃門”和“彈簧門”的障礙,真正讓民間投資接過政府投資的接力棒,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助推器,還需要一系列可操作性配套措施&&。要把紙上政策變成現實行動,還需要各方投入很大的努力。放寬村鎮銀行的進入門檻,允許民間資本作為主發起人設立村鎮銀行是鼓勵民間投資的最佳切入點。
  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新36條”進一步放寬了民間資本進入的領域和範圍,開放程度之高、改革力度之大,可以説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筆者認為,放寬村鎮銀行的進入門檻,允許民間資本作為主發起人設立村鎮銀行,是鼓勵民間投資的最佳切入點。

  彰顯放寬民間投資的決心

  允許民間資本作為主發起人設立村鎮銀行,可以彰顯政府放寬民間投資的決心。從2005年“非公經濟36條”&&至今,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仍不暢通,這當中除了國有資本壟斷力量對民間資本的排擠,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對民間資本的擴展本身也呈謹慎態度。在這次住房等資産價格飛漲、政府刺激政策需要逐漸淡出、經濟結構面臨優化調整的大背景下,政府再次被迫重新面對放寬民間資本投資渠道這一現實命題。
  金融領域作為經濟的上層建築,歷來是敏感領域。放寬村鎮銀行或社區銀行中法人銀行最低出資比例的限制,允許民營資本作為主發起人,在敏感領域進行制度性突破,真正彰顯政府放寬民間資本的決心和誠意,樹立民營資本信心,必將為後續的投資領域開放樹立標杆,加速推進開放進程。

  嫁接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

  允許民間資本作為主發起人設立村鎮銀行,是當前嫁接民間資本和民營中小企業的最佳渠道。截至2009年,全國登記註冊的民營企業佔全國註冊企業比例超過70%,民營經濟從業人員已達1.5億,民營企業所吸納的就業佔全部新增就業的90%,創造産值佔全國GDP一半以上……,通過這一組數據不難看出,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另有數據顯示,廣大中小民營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資本市場、風險投資、政府資助等途徑獲得資金只佔總資金需求的20%,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非常嚴重,目前,中小企業以及個體經營者大量的資金需求主要還是依靠民間借貸市場,與國有資本處於極不平等的融資環境。據不完全統計,在民間資本最雄厚的浙江,一直被視為中國“草根經濟”代表的溫州2009年民間流動資本規模超過7000億元,並且每年以14%的速度快速增長。據筆者保守估算,全國民間資本規模愈15萬億。
  一邊是到處尋貸的各路龐大資金,另一邊是在資金上嗷嗷待哺的大量民營中小企業,在沒有正規合法的融資通道下,導致地下錢莊盛行。雖然浙江等地因“塊狀經濟”特徵造就特有的“熟人信用”,地下錢莊總體上“健康經營”,但由地下錢莊引發的洗錢、卷款而逃、以高利率為誘餌非法集資的大案要案層出不窮,嚴重破壞金融秩序和危害社會安定。
  筆者認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創業板只是權宜之計,中小企業不可能都把希望寄託在創業板上,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應該還是民間金融機構。根本的,也是更加急迫的解決辦法是建立起民間資金和民營企業之間的資金融通管道,把民間金融資本與産業資本在陽光下結合,一來便於中小企業通過正規合法渠道取得資金,二來讓民間金融資本也正本清源,獲得合法保障,從而促進雙方的良性循壞,減少搜尋成本,提高資金的社會效率。
  此外,因為村鎮銀行具備草根性、社區性,它們比大銀行更了解、貼近中小企業,與中小企業具有先天血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地下錢莊的作用,有助於解決地下錢莊難題。通過允許民間資本設立村鎮銀行把它們由地下引導到陽光下,不僅為自身獲得合法的生存空間,也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

  民間資本難入壟斷行業

  一些壟斷行業進入的壁壘很大,民營企業尤其中小民營企業短期內難有作為。對於電信,石油、電力等傳統壟斷行業,政策上雖然放開准入,但對進入門檻的苛刻限制實際上還是將民資攔在門外。例如,石油天然氣領域需要鉅額資金和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且國有企業已佔有“先發優勢”,民營企業難以迅速插足;還有因價格機制等方面限制,民營資本也存在進入瓶頸,像發電行業,雖説開放,但能源價格是國家控制的,因為收益難以保障,民營企業面臨着實質上的進入困難。因此,某種程度上,“新36條”在這方面更的地還只具有象徵意義。
  所有開放的行業,民間資本都面臨着規模經濟問題。因此,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將分散的小的民間資本積聚起來,變成一個比較大的資本,然後再回饋到産業層面。顯然,允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是一個安全快捷的途徑,村鎮銀行兼有國有銀行的“國有信用”和小額貸款公司的“熟人信用”,能夠最大限度地把游離於産業之外的民間游資和熱錢集中起來,直接完成民間金融資本和民營企業規模發展的對接,更好地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國家鼓勵的實體産業,服務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同時也有助於分流投機資本,有效緩解資産價格泡沫。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相關稿件
部委合力落實鼓勵民間投資具體措施將&& 2010-03-26
“鼓勵民間投資”何須屢出新政 2010-03-26
有搖擺的民間投資 就有消失的內需經濟 2010-03-26
“鼓勵民間投資”何需出新政 2010-03-25
[兩會博客]民間投資如何才能“激活” 201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