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貿易保護的路上越走越遠
    2010-05-19    作者:李雲崢    來源:證券時報
    近日美國商務部作出裁決,對中國産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用鋼絞線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即“雙反”)制裁:根據該裁決,中國輸美相關鋼絞線將面臨42.97%至193.55%不等的反傾銷懲罰性關稅,除一家中國廠商適用42.97%的稅率,其他中國廠家稅率都將在175%以上;同時,相關産品還將面臨8.85%至45.85%不等的反補貼懲罰性關稅。美國國際貿委員會預計將在下個月就此“雙反”案作出裁決。
  美國對中國出口産品發動的保護主義“雙反”攻勢,在近期的頻率明顯越來越大,美國在貿易保護的路上越走越遠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造成這一現象日益加劇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危機後奧巴馬政府全力推行“貿易立國”策略以及近期歐元區危機進一步穩固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所致。
  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開始深刻反思自身的立國策略,“貿易立國”實際已經再次成為美國當前經濟問題中的首選項。在今年的國情咨文中,奧巴馬明確提出了要將美國的貿易出口在未來5年翻一番的目標,根據奧巴馬的出口戰略,美國政府將開始大力推行“商業外交”政策,即美國商務部的官員以及美國駐外使領館都將擔當美國商品“促銷員”和“諮詢員”的角色,為美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提供全方位協助。
  實際上,“促銷”只是美國擴大出口的一面,在進口方面實施“圍堵”,也是美國近年來悄無聲息在做的事情。對外出口的“開源”和對內進口的“截流”兩手並舉,才是美國貿易政策的完全寫照。
  一直以來,美國對貿易保護的最大顧忌不是來源於對美出口國的譴責壓力,而是一些對美出口國同時也是美國國債的購買和持有者,過於激烈的貿易保護萬一遭到對美國國債的減持始終是一個讓美國感到焦慮的“隱疾”,畢竟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近年來面對歐元等貨幣的崛起一直呈現出“只守不攻”態勢。而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導致的“歐元危機”,無形中使美元和美元資産的避險功能意外放大。近期美元指數創下十四個月來的新高,一些傳統美國國債持有國近期又開始增持美國國債,美元的“國際貨幣權力的回歸”趨勢清晰可見。在這樣的而背景下,美國近期的貿易保護主義表現得如此大膽和毫無顧忌也就不難理解了。
  與此同時,對於中國的鋼鐵、鋼材企業而言,面臨屢次成為多個國家和地區貿易保護“打擊對象”的尷尬局面,也應該引起警惕。作為一個産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如何避免陷入企業間的價格相互擠壓導致“授人以柄”應該引起中國的高度關注。全球金融危機下的國內外需求萎縮、保護主義興起等問題也要有充分的應對之策,把握行業和産能走向、避免盲目上項目投産進而陷入窘境,是我們面臨的現實選擇。
  相關稿件
薩繆爾森與貿易保護主義 2009-12-21
2010年中國將面臨更惡劣貿易保護環境 2009-12-21
全球經濟脆弱 貿易保護主義不是答案 2009-12-16
我國成為貿易保護主義最大受害國 2009-12-14
陸燕:不宜誇大貿易保護對全球經濟影響 200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