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需充分估量年內多重經營風險
    2010-04-22    作者:周昆平    來源:上海證券報

  根據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GDP增速已連續四個季度回升,表明中國經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恢復是持續的,這也是中國刺激經濟計劃的成功之處。誠然,商業銀行的成長性與宏觀經濟、結構調整之間呈互動關係。然而,由於中國經濟從去年最困難的一年步入今年最複雜的一年,各種因素錯綜複雜,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進一步回升向好不等於形勢的根本好轉。從宏觀經濟層面來説,今年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仍需充分估量可能面臨的四大挑戰。
  首先,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由於發達經濟體國內需求疲軟,加上貿易保護主義形勢日趨嚴峻,我國今年的出口難以快速回升。而擴大內需政策效應也開始減弱,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季度達到36374億元,同比增長17.9%,達到24年來的最高水平,加大了繼續擴大內需的難度。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更是任重道遠,經濟恢復增長、投資過快,以及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都會帶來通貨膨脹的風險。特別是今年氣候比較特殊,有可能會對農産品生産造成較大影響。西南地區的持續乾旱可能推升國內糧食和部分食品的價格。因此,上半年物價上漲的趨勢仍將延續。
  其次,商業銀行盈利增長,受到宏觀調控政策與監管動態變化的挑戰。在整個經濟擺脫了下滑態勢出現較快速增長的情況下,2009年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相關的監管政策已開始逐步退出。即使加息,也將可能採取非對稱加息的方式,即存款利率要高於貸款利率的升幅,對擴大銀行利差作用有限,而利差收入仍然是國內商業銀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信貸資金仍然呈現結構性過剩之勢。去年商業銀行天量的信貸主要投向“鐵公基”,今年商業銀行從風險控制角度對信貸的投向更加審慎,逐步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投入,但由於實體經濟還未完全回暖,授信依然相對集中於壟斷性産業和龍頭性的大企業,這些“優質”企業得到了超額配置,造成了商業銀行為爭奪優質客戶競相開展“價格戰”,儘管央行在一季度動用存款準備金和發行三年期央票等工具收縮流動性,商業銀行因為資金“偏緊”仍無法通過信貸定價提高收益,利差因此進一步收窄。此外,由於民間投資尚未能很好跟進,而政府投資領域漸趨飽和,部分省份基礎設施已超前建設,這也必然限制了商業銀行實施“以量補價”策略的餘地。
  第三,在去年信貸巨量增長帶來了固定投資超高速增長的過程中,重復建設、産能過剩問題仍很突出,有的甚至還在加劇。不僅鋼鐵、水泥等産能過剩的傳統産業仍在盲目擴張,風電設備、多晶硅等新興産業也出現了明顯的重復建設傾向。這給商業銀行優化信貸投放行業格局帶來嚴峻挑戰。貸款過度集中於資源行業、製造業和房地産業等少數幾個産業,更加劇了風險的積聚,並可能危及銀行體系的穩定發展。目前全國各級政府投融資平台中70%以上為縣區級平台公司。據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估算,我國地方投融資平台負債超過6萬億元,其中地方債務總餘額在4萬億元以上,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16.5%,財政收入的80.2%,地方財政收入的174.6%。各級地方政府債務中絕大部分來自於銀行貸款,而地方政府的投資大多是基礎設施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周期長,風險較大。部分項目收益不足以償還銀行貸款,最終依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以及土地出讓收入。如果少數地方政府融資鏈條斷裂,相關的項目難免會半途而廢,很可能出現一定的銀行壞賬,從而加大系統性金融風險。
  第四,隨着一系列調控房地産政策密集&&,可以預計,樓市在經歷政策消化期之後將進入新一輪調整。由此可能給商業銀行按揭貸款的增長造成負面影響,應有足夠的估計。一旦房地産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下跌,銀行無疑將是首當其衝的風險承擔者,將承擔房地産市場高位運行下的資産質量壓力。而房價一定幅度的調整,自然會影響銀行房地産抵押品價值、增加銀行房地産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現在,住房抵押貸款是國內銀行體系風險較高的資産。當下國有商業銀行以房地産作為抵押物的貸款佔總貸款比重,若按照65%來估算,則當前我國約有26萬億左右的貸款處於房價下跌的風險威脅之中。
  凡此種種,足見商業銀行今年經營風險不小,對此需要早作一些應對意外情況的準備。

(作者係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博士、副教授)

  相關稿件
廣州農村商業銀行正式掛牌 2009-12-14
株洲商業銀行開通全國首家儲蓄指紋系統 2009-12-11
江陰農村商業銀行創新産品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2009-12-08
綠色信貸:商業銀行發展的重大機遇 2009-12-07
商業銀行嚴控“政策性”貸款 200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