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給民間炒房資金找條出路
    2010-02-11    作者:如一    來源:經濟參考報
  政策攻勢下,近期房地産市場似有“退燒”跡象。比如去年房價躥得很快的北京,目前商品房成交量出現大幅下跌,堅挺的價格也有所松動。不過,對於大量民間資金來説,炒房子不成,總得找條其他出路吧?否則,面對日益強烈的通脹預期,誰肯坐視自己手中的錢貶值?
  在2009年房價上漲過程中,究竟有多少民間資金進入房地産領域,國家發改委提供的一個數據或許能説明問題,去年前9個月房地産投資增長了17.7%,而民間資金最為活躍的就是房地産投資。以至少擁有6000億元民間資金的溫州市為例,當地人民銀行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60%的被調查企業認為自己10%到30%的資金用於購買非廠房的不動産,原因是“實業不太好做”。
  眼下房子也不好炒了,數量龐大的民間資金究竟該向何處去,成為一個不能再拖的緊迫問題。最近有媒體透露,國家發改委目前正在醞釀推出新一輪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這對一直苦苦尋求出路的民間投資來説,自然是一個“利好”。可惜,這條報道卻跟着説,早在去年9月,發改委相關官員就曾&&,《關於進一步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已上報國務院,有望盡快&&,但《意見》至今仍未公之於眾。
  對於新一輪政策遲遲不能&&的原因,普通民眾可能不得而知。不過,要破解民間投資在不少行業的准入難題,必然涉及到各方面的既得利益,阻礙重重可想而知。此外有反映説,儘管一些行業表面上對民資開放了,各種看不見的“玻璃門”或“彈簧門”卻依然在阻撓民間投資的進入。
  因此,及時制定和推出鼓勵民間投資的新政策固然重要,但能否排除各種非市場因素對民間投資的干擾,同樣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新政策倘若不能在制度上作出更多的突破與創新,並在具體操作環節上給予明確規定,最終還是很難達到全面啟動民間投資的目的。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初,不少人就呼籲有效利用民間投資,以抵消外需急劇下降給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緩解就業市場大幅萎縮壓力,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民間投資並未受到應有重視,大量閒置資金不得不涌向房地産市場,把房子變成保值增值工具。
  如今金融危機的影響似乎不那麼明顯了,可房地産等資産泡沫的抬頭,加上物價上漲帶來的通脹預期壓力,又在對經濟持續增長構成新的威脅。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得不設法向適度方向收縮,政策“退出”的空白主要靠誰來填補?民間投資應該是惟一和最佳選擇。
  尤其是,2009年我國經濟雖然保持了高增長,就業和擴大內需仍是必須面對的兩大難題。實踐證明,民間投資是有效增加就業和推動市場消費的主要力量。所以,盡快給炒房的民間資金找到合適出路,不僅有助於為過熱的房地産市場降溫,使其重回理性軌道,就改善經濟增長方式而言,提高民間投資在整體投資中的比重,也是實現結構調整的必由之路。換句話説,只有政府投資降下來,民間投資跟上去,我國經濟發展才算是進入良性循環。
  相關稿件
三亞治炒房耍了一回花槍 2010-02-04
謹防開發商借中央推進城鎮化爆炒房價 2009-12-14
防開發商誤讀推進城鎮化政策爆炒房價 2009-12-09
合肥嚴把“退房關”打擊“炒房” 2009-09-17
且看專家怎樣誘導炒房 200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