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如果説,中投投資的不幸是一出手就被套進美國金融危機的
“陷阱”,那麼,如今抄底抄到了美國房地産次級債,是“機會”還是“陷阱”呢? 最近有報道説,中投公司正準備根據美國聯邦政府推出的公私合營投資計劃,購買至多20億美元的美國抵押貸款不良資産。隨後,來自各方面的消息證實,最近幾週,中投公司的管理人員與貝萊德、InvescoLtd.和LoneStarFunds等美國私募股權基金公司的經理,商談了受到打擊的房地産資産中的投資機會,其中包括寫字樓、賓館和其他商業地産支持的抵押貸款、實際建築的所有權等。 據分析師説,在美國,商業房地産的價值已比高峰期下跌了35%。這對於現金充裕的買家來説,似乎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出手機會。中投公司雖然在黑石、大摩等投資上一開始就嗆了幾口水,但在去年的大多數時間裏基本上按兵不動,元氣未傷,加上國內有匯金幫忙賺回了豐厚的利潤,截至去年底手頭至少還有3000億美金的可用投資額度。美國商業房地産出現的投資機會,對於有意在今年將新增海外投資計劃擴大10倍的中投來説,不能不説也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問題是,美國商業房地産的投資機會真的來了嗎?不錯,美國財長蓋特納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都在説,美國經濟已經出現復蘇的跡象。但是,在經濟復蘇的初期,就業的增加通常滯後於其他經濟指標。當人們還在為解決就業而焦慮的時候,商業房地産空置率的消化也常常是一個很難得到解決的問題。 對於還沒有走出金融危機的美國來説,商業房地産的問題並不僅僅是單純的房地産問題,而是一環套一環的次級債問題。投資者與其説是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上遭受了重創,不如説是在由拉斯維加斯和鳳凰城等過熱的房地産市場中,在不良次級抵押貸款所支持的衍生交易上受了重創。正是這些杠桿化率過高的房地産次級債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發生,也造成了金融服務業的萎縮和商業房地産空置率的提高。美國的房地産市場不僅成為金融危機的重災區,而且至今仍是險象環生的高危區。在1000億美元商業地産抵押貸款和相關證券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之前,不要説美國的金融危機很難説已經見底,就是美國的房地産市場尤其是商業房地産市場同樣也很難説已經見底。 投資美國的商業房地産,跟中國國內的房地産投資是不一樣的。你未必能夠切實了解這些對應物業背後的抵押貸款證券所代表的不良債務的真正意義。或許這是中投公司不直接購買美國物業實物資産,而更傾向於通過參股的方式間接進行投資的原因所在。中投最近投資了澳大利亞大型房地産信託基金GoodmanGroup,還購買了SongbirdEstatesPLC的股份,後者是倫敦寫字樓及零售商店業主及開發商CanaryWharfGroup的主要股東。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中投已承諾向摩根士丹利的全球房地産基金投資約8億美元,這家基金計劃籌資50多億美元,投資於全球房地産。目前還無法知道中投跟美國的那幾傢俬募基金的具體合作方式。不過,參股投資的方式看起來似乎增加了某種保險系數,實際上在受制於人的條件下,一旦發生問題,不免身不由己。在這方面,中投對黑石和大摩的投資應該是有教訓的。此次繼續沿用上述的參股方式投資自己所不熟悉的美國房地産市場,更有可能意味着投資的是商業房地産所支持的不良債務和證券,而不是建築本身。也就是説,名為合夥投資房地産,實際上被人拖進了充滿危機的次級債泥淖。 美國的金融危機一開始被稱之為次級債危機,可見次級債絕非泛泛之輩,其中的凶險不言而喻。美國政府治標不治本,對高杠桿化率金融衍生品過度炒作的監管很難到位。在這種情況下,住房抵押貸款不良資産公私合營計劃的推出,與其説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抄底機會,不如説是一個讓人去摸老虎屁股的“陷阱”。中投敢於摸美國住房次級債的老虎屁股誠然勇氣可嘉,但作為一項重大的資本投資行為,其得失成敗,取決於因地因時因事制宜的科學決策,決不能憑想當然,更別説意氣用事了。如果急於報當初被套於金融危機的“一箭之仇”而冒險去抄高危次級債的底,一旦騎上老虎背,後果將難以想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