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下降和通脹預期上升並存
    2009-08-25    陸前進    來源:證券時報

   據統計,7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1.8%,比上月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CPI連續6個月負增長;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8.2%,降幅比上個月擴大0.4個百分點,PPI連續8個月負增長。雖然價格水平持續下降,但是我國貨幣供應量和新增貸款規模卻不斷增加,2009年7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57.3萬億元,同比增長28.42%;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為19.59萬億元,同比增長26.37%。1-7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7.3萬億元,同比多增4.8萬億元;據估計8月份新增貸款可能達到5000億元,較7月份有所增長。一方面我國的物價水平出現下滑,另一方面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和銀行信貸不斷增加,有人認為我國目前仍然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

   目前不存在通縮問題

  價格水平持續下降是否意味着我國還面臨通貨緊縮呢?筆者認為目前不存在通縮問題,實際上,通貨緊縮的基本要點就是,貨幣流通量下降導致價格水平下降,貨幣流通量的下降是其本質,價格持續下降是其特徵表現;通貨緊縮的後果是導致經濟衰退。目前我國貨幣供應量和新增貸款持續上升,經濟也一直持續增長,並沒有出現經濟衰退,雖然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下滑,但是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有所反彈,並且預期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經濟增長還會進一步上升。實際上我國經濟一直保持增長,只是期間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增長速度有所下滑,新增貸款也是一直增加的,並沒有出現西方國家信貸市場凍結的局面。
  從理論上來分析,通貨緊縮主要是由於貨幣供應量下降,總需求下降,商品市場供大於求導致價格下降和生産部門利潤減少,最終導致總産出下降。在金融危機的條件下,信貸市場凍結,消費和投資支出下降,從而總需求下降引起真實經濟下滑,造成商品市場的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水平下降、經濟衰退,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一些西方國家的情形就是如此。我國價格持續下降不是由於投資和消費下滑所導致的。目前我國投資、消費是穩步上升的,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7月中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為95932億元,增長32.9%;7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9937億元,增長15.2%。此外,股市和房地産異常活躍,上證指數從去年年底的1820.81上升到7月31日的3412.06,上漲了87.39%,最近雖然股市有所下滑,但是在市場流動性充足的條件下,股市反彈的動力仍然較強。最近幾個月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商品房的成交量和價格都創出新高。經濟企穩回升的趨勢正逐步確立,當前經濟並不是通貨緊縮問題。

  物價持續下跌另有原因

  應該説,當前物價水平持續下跌並不是由於貨幣供應量下降和經濟衰退所導致的,筆者認為主要是由於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翹尾因素。2008年下半年以來,我國CPI持續下降,由於翹尾因素,對今年CPI走勢會産生一定的影響,對CPI上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二是産能過剩。由於我國投資較快,而出口下降,消費增長相對緩慢,一些行業和部門出現産能過剩和供大於求的局面,價格水平會下降。
  三是進口産品價格下降。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都陷入經濟衰退,總需求下降,價格水平下降,中國的進口産品價格也會相應下降,對物價水平上漲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四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滑。由於全球總需求下降,對石油等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同時金融危機時期的美元升值也是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滑的重要因素,而我國對原油、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對外依存度很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會抑制國內價格水平的上漲。
  五是糧食豐收,食品價格下降。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際糧食價格下降,而我國糧食庫存充足,今年全國夏糧産量為12335萬噸,比上年增産260萬噸,增長2.2%,連續六年增産。同時我國畜牲業産量增長平穩,價格穩定,這些因素抑制了食品價格的上漲,如7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下降了1.2%。
  六是由於外需下降,中國經濟經濟基礎仍然不牢固。目前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是政府投資,私人投資仍然不足,消費需求仍然需要進一步提升。經濟增速還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這些也會抑制價格水平的上漲。

  必須警惕國內通貨膨脹

  儘管目前價格水平下降,但是由於中國經濟逐步回暖,貨幣供應量和銀行信貸迅速增加,資産價格持續上升,必須警惕國內通貨膨脹。雖然商品價格同比有所下降,但環比正逐步上升,如根據央行統計數據,自今年3月份起,中國企業商品價格環比已連續5個月小幅上漲。7月份企業商品價格環比上升0.8%,剔除農産品(000061,股吧)因素後,7月環比上升0.6%。其中,投資品價格環比上升0.9%;消費品價格環比上升0.4%,價格水平有上升趨勢。中國目前面臨的並非通貨緊縮,而是潛在的通貨膨脹預期。
  未來價格的走勢依賴於國內和國際因素,從國際角度來看,如果全球經濟復蘇,價格水平上升,特別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中國將會面臨輸入性的通貨膨脹。從國內因素來看,隨着信貸量的大幅度上升和經濟逐步恢復,價格有逐步上升的趨勢,目前通貨膨脹預期正逐步加強,因此控制通貨膨脹需要控制貨幣和信貸的投放量。


(作者係復旦大學國際金融係副教授)

  相關稿件
經濟增長和通脹是“雙生花” 2009-08-17
長三角搶房潮吹大樓市泡沫恐造成通脹傳導 2009-08-17
CPI符合預期 明年通脹壓力增大 2009-08-12
美國將增發通脹保值債券 2009-08-07
農産品漲價不會導致嚴重通脹 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