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2009年行至中局,世界經濟仍然在時好時壞的數據中摸索方向,而中國則似乎已經積蓄了足夠的反彈力量,但在經濟回穩的同時,資産價格泡沫現象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這半年來,中國經濟的表現可謂獨步全球。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以及發電量等數據都可以看出其回暖的跡象。截至6月30日,內地上證綜指比年初上漲幅度超過60%,半年漲幅位居全球首位,7月更成功突破3000點關口。 中國之所以能夠將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化解到最小,同國家及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密切相關。除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之外,還包括十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和密集&&的地方發展規劃。 筆者認為,在目前的良好形勢下,關鍵是要重視經濟快速復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風險之一就是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預期的強化。 據媒體報道,6月份新增貸款可能會超過1萬億元,從而使上半年新增貸款總額超過7萬億元人民幣,加之中國經濟基本面要好於其他國家,短期資本可能會重新回流中國。今年5月份中國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增長2426億元,遠遠超過前四個月平均1433億元的增長,接近於2007年月均2450億元的外匯佔款增長水平。此外,發改委6月30日再次上調了汽油和柴油價格,一月之內兩次提價,無疑也會推動市場的通脹預期。 但從下半年的情況來看,我們認為發生通脹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因為如下幾點:第一,由於出口受阻和居民消費未見起色,中國的産能過剩情況嚴重,而應對危機中的一些措施可能會加劇這種局面;第二,今年夏糧再度豐收,加上此前5年連續豐收所形成的庫存,將會壓低糧食價格;第三,房價和油價上漲可能會對居民消費産生一定的抑製作用,消費需求的減少會阻止一般商品價格的上升。因此,我們預計,在翹尾因素逐漸消退後,CPI將會在第四季度實現溫和上漲,但不會出現物價的大幅度上升。 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下半年可能會出現的資産價格泡沫問題。同發達國家的態勢一樣,由於經濟尚未徹底回暖,投資經營仍然會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過多的流動性並未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入了資本市場和房地産市場。近半年來股市的飆升,以及房地産市場的迅速回暖和“地王”一再出現,都證明了這一點。 目前來看,雖然上證綜指已經站上了3000點,但同上一次處在3000點時相比(2008年6月),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只有當時的80%;房價再度上漲,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水平,甚至透支了未來幾年的剛性需求,而地方政府為了籌集地方項目所需的資金,則往往會放任這種情況的出現,這對於房地産的健康發展無疑是不利的。 對於資産價格泡沫破滅所帶來的惡果,我們已經屢見不鮮。對於一個國家來説,泡沫可能會帶來暫時的繁榮,一旦破裂則會貽害無窮。對於商業銀行來説,如果在泡沫形成過程中過於冒進,則會在形勢逆轉時首先嘗到苦頭。因此,我們應該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在投機驅動型的資産泡沫中保持清醒頭腦,力爭成為經濟穩定的駐錨而不是風險的放大器。(作者單位:農業銀行戰略管理部,僅代表個人觀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