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中投對外投資失利的原因,通常被歸咎於時機不當。中投公司投資於美國黑石集團看中的是其以往所表現出來的顯赫的地位、強大的實力、不凡的經營業績,卻沒有考慮到由於美國次級債危機下整體經濟加速滑坡對業績及股價走勢所帶來的嚴重影響。中投對摩根士丹利的投資更是堪稱追漲殺跌的典範。 不過,在筆者看來,中投對外投資所存在的問題,並不僅僅是投資風格的問題,本質上主要還是投資機制的問題。中投對黑石的投資,不僅發生在中投公司還未正式設立之前的兩個多月,而且其時中投的主要負責人也還未來得及獲得正式任命,可謂立足未穩,就迫不及待地搶先出手。中投對摩根士丹利進行投資的時候,公司對外所宣稱的投資決策系統也還未來得及形成,其所憑藉的決策依據除了私相授受的所謂人脈關係之外,就是個別領導人的“拍腦袋”。至於中投的對外投資是否還有什麼重大的戰略考量,那就更不足為外人道了。也許,只要中投的錢怎麼來不要它自己發愁,中投的錢虧了也不需要責任追究,那麼,中投的對外投資也就不妨還可以這麼追漲殺跌下去。這既不容他人置喙,而且誰説三道四也不管用。只是有一點應該還是可以肯定,那就是,中投的投資之道,不足為訓,更不用説作為普通投資者的示範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