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新型融資模式 推動增長方式轉換
    2009-06-11    李奇澤    來源:上海證券報

    我國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關鍵在於節能、環保産業的發展,因此,應當開創新型融資模式,積極利用國內外資金,並將稀缺的資金投入到關係節能、環保産業發展全局的技術創新、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上。如此,我們才能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解決經濟高速增長中的過熱問題,才有望徹底轉換經濟增長模式。
    在世界金融危機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我國&&了旨在擴大內需的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些政策“出手快、出拳重”,在提振市場信心,拉動內需的同時,也引起了各方對未來經濟可能過熱的擔心。
  據有關研究表明,自1988年以來,每當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高於12%,經濟就會過熱。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經濟的總體技術水平不高,企業經營以粗放型為主要特徵。這種粗放型的增長主要依靠生産要素的不斷投入來維持,必然大量消耗資源。因此,一旦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過快、資源需求量就會快速增長。資源需求大於供給,就會導致煤電油運全面緊張,生産資料價格節節攀升,並通過成本傳導機制,推動最終産品價格上漲,從而引發經濟過熱甚至通貨膨脹。
  要想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徹底轉換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依靠科技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提高單位要素生産效率,降低資源消耗率。這是一種以科技發展為動力,集約化經營,內含擴大的經濟增長模式。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只有如此,才能解決經濟高速增長中的經濟過熱問題。
  但是節能、環保項目不同於一般的投資項目,投資風險高,生産周期長,在實踐中,融資難的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制約了節能、環保産業的良性發展。這就需要我們突破傳統融資模式的束縛,針對節能、環保産業的特殊性,開創新型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尤其在現階段,把我國的投資重點放在有關技術創新、節能環保的研究、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上,以期提升我國經濟的總體技術水平,促成經濟增長模式的順利轉換。
  筆者認為,應當以當前擴大內需為契機,開創新節能、環保産業的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目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第一,追加對節能、環保産業的財政投入。在4萬億全面拉動內需的投資項目中,對節能、環保産業投資只有3500億,佔比不到10%,應該進一步加大該産業的投資力度。節能、環保産業的發展和壯大關係着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因此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必須給予政策的傾斜,加大該産業的投資力度。
  第二,鼓勵商業銀行積極實踐“綠色信貸”。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貼息手段引導商業銀行向節能、環保産業放貸。商業銀行應當降低對節能、環保産業的貸款門檻,放寬擔保條件要求,可以考慮以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節能項目的現金流為貸款審批的主要考量因素。
  第三,鼓勵節能、環保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對條件成熟的節能、環保企業可以考慮優先上市。股票融資是吸收社會閒散資金進行投資的非常好的手段,拓寬了融資渠道,使節能、環保項目融資走向市場。從1996年瀋陽特種環保設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向社會公開募股的環保企業以來,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證券市場中的環保板塊,為節能、環保項目融資打通了市場融資的渠道。
  第四,鼓勵私募股權基金向節能、環保産業投資。私募股權基金介入節能、環保領域,既可以為企業注入資金,解決項目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又可以輔助其在證券市場上進行融資,實現節能、環保産業與資本市場的結合。
  第五,考慮發行有關節能、環保的特種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地方政府在對節能、環保項目充分調查和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根據當地財政狀況發行一般債券或者收益債券。對於財政收入比較充裕的地方,可以發行一般債券,通過稅收償還本息。由於收益債券是通過項目收益來償還本息的,因此非常適合財政收入相對較少的地方。
  第六,積極發展地方“中小企業集合信貸”。地方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節能、環保産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引導地方擔保公司和地方銀行,以産業鏈為紐帶,以骨幹企業為核心,對多家中小企業 “打包信貸”。這樣,一方面發揮了規模經濟效應,降低了銀行的運營成本和管理難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業的利息負擔。
  第七,鼓勵節能、環保産業通過資産證券化手段,吸收民間資金。節能、環保企業作為發起人將能夠在未來産生現金收入的資産或收益權出售給特設交易機構(SPV),SPV作為債券的發行人,用發行債券的收入購買要證券化的資産,並利用該資産未來的現金收入向投資者還本付息。這種資産證券化的融資模式不僅為項目提供了廣闊的融資渠道,而且由於其具有破産隔離、信用提高等特性降低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第八,設立節能、環保政府基金。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專業的節能、環保基金機構,為節能、環保項目提供資本金,並結合資産證券化手段吸引民間資金,充分發揮政府基金的“杠桿”作用。
  第九,鼓勵節能、環保項目建設的國際合作。由於我國目前投入鉅額資金用於節能、環保工程尚有一定困難,政府應加強項目的國際合作,吸引國際資金參與國內節能、環保項目建設。節能、環保投資公司既可作為法人吸引外資,也可作為中介人、擔保人協助企業吸引外資。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

  相關稿件
李子彬&&: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2009-06-09
保利地産:再融資助推力領跑市場 2009-06-05
廈門鎢業發行3億元短期融資券 2009-06-05
中聯重科融資租賃追問 2009-06-05
奇瑞融資29億備戰新能源項目 200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