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振興規劃陸續出齊 經濟刺激尚留後手
    2009-05-14    朱梓    來源:證券日報
    本週,又有兩個産業振興規劃細則&&。至此,就只剩下造船業、輕工業和石化業的産業振興規劃細則尚未明確了。
  産業振興規劃只是我們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增長所採取的措施的一部分。應該説,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我們所打出的“子彈”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所能發出的“子彈”也是多樣的,“我們應對金融危機遠遠不止4萬億投資計劃,其他政策將在年內不斷&&”。
    這些刺激經濟的“子彈”的發出,對刺激經濟、提振證券市場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而且産生的作用也已經顯現。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37082億元,同比增長30.5%。
  這是4萬億投資計劃所推動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一些項目的陸續啟動,國內固定資産投資還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
  當然,4萬億投資計劃只能説是刺激經濟的其中一部分而已。為了抵禦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不利影響,中央及時、果斷地提出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將宏觀調控的重點轉向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明確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以説,積極的財政政策是當前應對金融危機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辦法。
  在這些政策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去年11月5日&&的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十項措施。應該説這十項政策措施的每一項都有明確的實施方向,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
  此外,在十項政策措施&&以後,中央政府進一步根據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了各方面的具體政策措施。可以説,這些措施具有完整全面、標本兼治、遠近結合的特點。
  央行的報告顯示,進入一季度,我國經濟企穩復蘇的跡象越加明顯:企業活期存款同比增加,反映第一季度企業生産經營有所恢復,也預示着未來一段時間經濟趨勢有上升潛能;貨幣供應量上升,體現出近期各項宏觀政策提振作用初步顯現,經濟活躍度有所提高。
  記得在今年“兩會”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溫總理説,“中國政府已經準備了應對更大困難的方案,並且儲備了充足的'彈藥’,隨時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經濟的政策”。
  而日前在廈門考察之時,溫總理再次強調,“應對金融危機遠遠不止4萬億投資計劃,其他政策將在年內不斷&&”。
  “充足的'彈藥’”,這些“子彈”將如何發出?到底是什麼樣的“子彈”,這就需要擇機而定、擇機而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財政赤字還可以進一步調整外,從利率上看也存在着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包括存款準備金率。
  5月8日,溫家寶在廈門與企業負責人座談時&&,應對金融危機遠遠不止4萬億投資計劃,那只是政府對於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的投入,此外還有十大産業的振興規劃,還有科技支撐和社會保障,其他政策將在年內不斷&&。
  當前,人們對經濟復蘇的信心主要來自政府的決策。溫總理的這番講話,對刺激經濟、提振證券市場信心,又是一次莫大的鼓舞。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