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位於烏魯木齊市延安路的新疆邊疆賓館國際商貿城,是新疆最大的外貿二類口岸。既然是口岸,本應開門揖客,可這裡幾乎所有的商鋪不是虛掩着門,就是挂着嚴實的門簾,許多門口還挂着“對外貿易,謝絕參觀”的招牌——除了外商,陌生人一律拒絕入內。
做生意的人為何不願意讓人進店呢?這豈不是自斷財路嗎?經過打聽,筆者才知道,這是商戶們為了提防同行“竊取”自己商品的“設計機密”,不得已採取的“防衛”措施。因為這裡多是品牌知名度不是很高的産品,所以商戶們只能用“謝絕參觀”的土辦法來防範同行的暗訪。當被問及他們為何不對産品申請知識産權保護備案時,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知此事。原來,他們還不知道,保護自己的創意成果,可以運用法律的途徑。
這種知識盲區,不光筆者觀察到了,而且得到相關數據的證實。烏魯木齊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到目前,新疆5000多家外貿企業中,僅有6家企業和2個自然人申請了知識産權海關保護。真可謂是“千里挑一”。而另一項數據表明,隨着近幾年來新疆外貿的迅速發展,侵犯他人知識産權的非法貨物的貿易數量呈上升趨勢。2000年以來,烏魯木齊海關每年都查獲幾十起出口侵權案件。僅去年就立案59起,案值140萬元。一邊是自我保護意識的缺失,一邊是大量侵權案件的發生,如此不利狀況帶來的惡果是顯而易見的:真正的創新得不到保護,市場失去創新的動力;大量侵權糾紛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干擾了市場秩序;客戶大量流失,造成市場衰退等。這種局面,當是企業、政府乃至社會各界所不樂見的。
從新疆邊疆賓館國際商貿城的經營戶,到一些外貿企業,他們關注的多是産品的“怎樣銷”,卻忽略了産品的“如何防”,而後者恰恰關係到商家的長遠利益和長遠發展。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事實已多次證明,很多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企業不僅沒有在這場危機中垮下來,反而是屹立不倒,甚至是遇到難得的發展機遇,其中的關鍵之一就是他們懂得保護自己的知識産權,他們的知識産權具有無可替代的特殊性。市場總是無情的。作為“李逵”,那些願意創新的商家們如果不考慮怎樣智鬥“李鬼”,只知進攻,不知防守,那自己花時間、花鉅資辛苦創下的品牌,很有可能成為別人“捷足先登”的金字招牌。而要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很好的辦法就是:增強知識産權自我保護意識,採取有力的法律保護措施,讓“李鬼”無計可施、無處可藏。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