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之最隱藏糧食安全大患
    2008-09-01    常亮    來源:上海證券報
    從改革開放前,城鄉分割,農村生活水平和農民收入與城市的巨大差距,到改革開放初期的工農業産品的剪刀差,再到近幾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各個時期,國家都下非常大的工夫和精力,縮小城鄉差距。但是,遺憾的是,至今效果不盡如人意。據農業部部長孫政才上周受國務院委託所作的關於促進農民穩定增收情況的報告,2004年至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實現了1985年以來首次連續4年每年超6%,可同時,2007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擴大到了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增幅相差2.7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一年。
    孫政才部長在人大會議上還透露説,2007年農村外出就業勞動力月平均工資首次突破千元,今年上半年又增至1240元,同比增長16%。也就是説,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140元裏包括農村外出就業勞動力月平均工資突破千元的收入。如果剔除這部分工資收入,純粹在農村從事農業産業的農民收入將比4140元年收入低得多,真正的城鄉居民差距還要大。
    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對農業生産,農民生産積極性和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農民收入增長過慢,折射出的是農村經濟、農業産業和農民增收上出現了問題。這幾年來,國家給予種糧農民的各種補貼可以説是歷史上種類最多、數額最大的,給予農村包括農業稅在內的減免可以説是歷史上從來沒有的。國家在農業上的財政投入最少在幾萬億元。然而,農業生産資料的漲價,把國家給農民的優惠都吞噬了,農民從事種植業不但不賺錢反而賠錢。種植業給農民收入增加的貢獻率非常低,而農村企業産業發展嚴重滯後,農民其他收入渠道很少,農民穩定、持續增收的根基非常不牢靠。
    農業比較效益太低,農村沒有增收渠道,導致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不但影響了農業生産,而且許多農村村莊成了“空中村”,農村社會治安問題隨之産生。
    雖然我國連續五年糧食豐收,但是,農民種糧不賺錢正在威脅着糧食安全。試想,一個不賺錢的産業怎麼能夠持久呢?城鄉收入差距這麼大,怎麼能夠留住勞動力從事農業和糧食生産呢?筆者認為,這是我國農業特別是糧食安全的最大隱患。
    必須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繼續加大財政資金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必須發揮金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巨大推動作用。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缺位、資源短缺,農村金融支持力度不夠,農民貸款難、農業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筆者以為,政府應該適時、適度上調糧價,以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抵消因生産資料上漲而增加的成本壓力。為了適應農村新生産力發展的需要,似應趕緊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適度推進規模集中經營,以增加農民的土地收益和財産性收入。
  相關稿件
讓種糧者有錢賺才是糧食安全的根本 2008-08-25
農業生物技術可為我國糧食安全“效力” 2008-08-06
狙擊國際熱錢 保護糧食安全 2008-08-01
“糧販子”不應是糧食安全的假想敵 2008-07-29
糧食安全絕不僅是提高穀物産量 200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