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商為何成為“偷稅”大戶?
    2008-05-09    江蘇 吳學安    來源:經濟參考報

  日前,江蘇省地稅局通報近年來查處的較為典型的10起偷逃稅案件,累計補稅款達到2513.67萬元。這10起偷逃稅案件涉案企業中有6家是房地産開發公司,其偷逃稅手法五花八門,有的少結轉商品房銷售收入,有的虛列拆遷補償費計入開發成本,有的多列財務費用、多開支成本,少繳企業所得稅;有的少申報繳納房地産稅,有的則不按規定申報或採取虛假納稅申報和隱匿收入等手段少申報繳稅。(新華報業網2008年5月5日)

  房地産商成為偷稅大戶,早已不是什麼新聞。在房價居高不下、越來越多的人買不起房的今天,房地産商竟成為“欠稅大戶”。地産富豪之所以欠下鉅額稅款,並非是其意識不到做生意掙錢是要繳稅的,而是一種明目張膽的“逃稅”行為,而地産富豪之所以淪為欠稅大戶,如果沒有“撐腰者”,不會如此有恃無恐地連年欠稅。
  近年來,房地産業仿佛有着超常的魔力,正以超乎常規的速度複製着越來越多的富豪巨子,這其中有許多人是從一窮二白起家的,並且有着與“億萬身價”極不相稱的年齡和經歷。難道國內房地産業真的成為遍地黃金的“聚寶盆”?成為造就富商巨子的“搖籃”?其實並不儘然。眾所周知,時下,房價之所以居高不下,與地方政府的推波助瀾不無關係。在一些熱點地區和城市,房地産業對地方GDP的貢獻率高的可達1/4到1/3。為了追求各自的政績和商業利益,房地産企業與地方政府往往是結成利益同盟關係。在這種情形下,不法商家連年不繳稅款就成為可能。
  從目前情況看,房地産商偷稅逃稅行為即使受到查處,一般就是補繳稅款,最多象徵性地處以罰款,因偷稅逃稅受到法律追究的房地産商基本沒有。因此,如何以剛性的制度和完善的公共政策,使房地産商依法繳稅就顯得尤為必要。
  儘管人們並不奢望富人們個個都能成為社會的楷模,但是人們有理由要求富人們嚴格遵守法律,成為守法公民。偷稅、漏稅違反了法律,依法應受到法律的嚴懲。對於時下出現的一些房地産商偷稅漏稅的現象,一個有力的措施是提高他們的違法成本,讓他們對於自己偷逃稅收的行為付出昂貴的代價,更重要的是,要規範房地産市場發展,盡快告別粗放型的房地産開發經營模式,使房地産行業走上健康、良性的發展軌道。

  相關稿件
被疑偷漏稅900萬元 本田陷入“偷稅門” 2008-04-30
宗慶後是否構成偷稅罪 2008-04-23
查韋斯威脅起訴美油企偷稅 2008-02-22
偷稅漏稅何以成了房地産的暴利之源? 2008-02-22
黑龍江飯店為偷稅搞起“獎勵政策” 200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