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高企波及房市
    2008-04-24    楊勰    來源:新京報

  一季度CPI達到8.0%並不出乎意料,持續飆升的農産品價格和高企的國際原油價格使公眾對此有所預期。在汽柴油價格未作調整的情況下,21%的食品價格上漲成為拉動CPI上行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央行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一季度,貨幣信貸增幅明顯回落,其中居民戶中長期貸款同比增加總額下降403億元,這説明在居民戶中長期貸款中佔重要地位的個人購房貸款需求升勢較弱。
  從各地房市傳來的各種信息也在證實這一點,儘管房地産價格仍在較快上漲,但成交量已經趨於萎縮。一季度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下降36.1%,廣州的一手住宅成交面積下跌也超過45%,深圳的情況甚至比廣州更嚴重。雖然上海房地産市場有季節性反彈現象出現,但央行上海總部數據顯示,2008年3月,上海中資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減少9.7億元,同比多減12.1億元,其中新建房和二手房貸款分別減少7.5億元和2.2億元,下降趨勢明顯。
  這種情況並不令人意外,在物價持續快速上漲的背景下,房貸需求下降是一種正常現象。在大多數人收入提升速度相對滯後於物價上漲速度的現實面前,許多人不得不將收入的更大一部分用於基本生活需求。
  儘管有些人認為,物價上漲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並不大,因此物價上漲對住房需求不會有明顯影響。但是根據國家統計局2007年統計公報顯示,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依然高達36.3%,21%的食品價格上漲很顯然將使家庭食品支出大幅度增加。這將會嚴重影響居民的還貸能力,因此也會制約部分人的購房需求,造成自用性購房需求的下降,從而進一步影響個人住房貸款增長和房地産總體需求增加。
  由於水電油氣等公用産品定價權依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公用類産品價格尚未出現迅猛上漲。但是,公用産品提供企業的生産成本已然上升,內部成本壓力也在不斷增大。一旦國際國內形勢發生變化迫使政府調整公用産品價格,那麼將會進一步提高居民基本生活成本,物價對房市的影響也將進一步顯現。
  與政策面的宏觀調控措施不同,物價上漲波及房地産市場是市場運行規律的一種正常反應。提高首付比例和推行二套房貸新政等措施固然會抑制居民旺盛的購房需求,但政策調整對房市需求的影響未必能超過物價上漲。居民消費總會優先保證基本生活需求,這是絕大多數居民的必然選擇。因此,如果説今年成為房地産市場牛熊拐點的話,那麼物價上漲對這種轉變的影響將是值得肯定的。

  相關稿件
調控緊隨CPI而來 難解通脹之憂 2008-04-22
美國:三月份CPI同比上升4% 2008-04-18
CPI走勢:先高後低有可能 調控壓力依然不小 2008-04-18
實現CPI調控目標需抓住七寸 2008-04-17
增幅不出預料 CPI“熱度”對股市影響不大 200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