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八宗罪誰是幕後主謀
    2007-12-20    作者:易京茶    來源:中國青年報

  “第二套房”新政細則剛發布一週時間,中國人民銀行再次就房地産市場和房地産金融問題作出嚴厲表態。12月18日,央行公布副行長劉士余在“加強商業性房地産信貸管理專題會議”上的內部講話,列舉了房地産業和相關金融業存在的八個問題,發出強烈的調控信號。(《北京晨報》12月19日)

  劉士余在講話中承認,目前投資與炒房的行為較普遍。這是央行首次公開承認炒房問題的普遍性。央行這次一反常態,對當前的房地産市場進行了全面的剖析,並歷數房地産“八宗罪”,其中隱含的現實意義已經不言而喻。從央行副行長的表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房地産市場亂象叢生,潛在的風險正在加劇,特別是其中各種錯綜複雜的“利益鏈”正在面臨斷裂的風險。
  房地産市場是近年來發展最為強勁的市場之一,客觀地説,房地産的快速發展,拉動了整個經濟的高速增長,房地産行業也成為最賺錢的産業之一。在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把房地産作為支柱産業,不僅全力支持,而且在銀行貸款、土地批撥上廣開“綠燈”。
  然而,在房地産發達興盛的背後,房地産市場已經偏離了正常發展的軌道。其一是炒作房地産現象極為普遍,以房套房,以房炒房等行為,導致房地産價格不斷攀升;其二是中低收入者買房愈加困難。在房地産業高速發展背後,是無序競爭和發展失衡。今年1~10月,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31.4%,新開工面積增長22.6%,但竣工面積卻只增長了9.1%。這説明房地産市場的開發,已經陷入了非理性狀態。
  而與房地産業密切相關的便是金融行業。從某種意義上講,銀行和房地産是一對難兄難弟。地産商的資金絕大多數來自銀行信貸,購房者買房,也多向銀行貸款。特別是自去年以來,部分銀行推出“隨借隨還”和“循環貸”等業務,個人的房貸即使沒還清,也可以要求銀行按市價重新評估房産價值,其貸款額度則可以隨房價不斷攀升而增加。而借款人通過轉按揭和加按揭業務獲得新的貸款資金後,大多用於購買多套住房或進入股市,從而又加劇了房地産和股市泡沫成分,這無疑又為房地産市場的繼續“失真”推波助瀾。
  央行歷數房地産市場“八宗罪”,已經揭示出房地産市場的開發過度、投機成分正在增大,這“八宗罪”也正在成為影響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絆腳石”,其中圍繞房地産市場的金融風險,不僅已經初露端倪,而且已經超越銀行系統風險指數,理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當然,筆者在充分肯定央行對房地産市場作出中肯的評判的同時,也很想知道誰是“八宗罪”的幕後主謀?如果能夠找到“主謀”,攻其要害,相信房地産市場亂象的局面定會得到改觀。筆者期望有關部門,針對房地産存在的問題,能夠聯手攻關,盡快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各個環節上遏制房地産市場的虛假冒進,讓房地産市場盡快回歸到健康發展軌道上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