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第二套房首付並非調控新政
    2007-09-25    作者:陳雪根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無論是房地産貸款時間之早,還是房貸規模之大,建行始終獨領風騷,建行的一舉一動,在房地産金融領域無疑具有一定的風向標作用。
  在央行連續多次加息、個人房貸利息支付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國內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在近一個時期內已經逐漸步入違約高風險期。為此,建行先是發布房貸正步入違約高風險期的預警,接着就在重慶、廣東等地將第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四成。
  此前,市場就有傳言稱,央行正在研究將第二套房首付比例提到四成。事實上,早在2005年,央行就提出過類似政策,但並未落實。原因之一是細節尚難確定,比如,是以家庭為單位,還是以個人為單位計算第二套房。又如,各銀行之間如何實現房貸信息的連通和共享。這些問題當時並未認真解決,事到如今,好像也未聽説有多大的改觀,如果央行此次不下全國一刀切的命令,並且切實解決一些操作性問題,其他商業銀行估計不會迅速跟進。
  種種跡象表明,建行此次在兩地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並非為了調控房地産市場,而是為了調控房地産貸款。換言之,是為了解決銀行自身的問題。對於個人房貸不良貸款,不同的銀行,心態各不相同,相對而言,房貸規模大的銀行,其不良貸款風險也會大些。作為個人房貸第一銀行,建行的憂慮不難理解,而那些房貸領域後進的中小商業銀行甚至個別大銀行,還處在千方百計擴大房貸規模爭搶個人房貸客戶階段,其對個人房貸風險的憂慮自然不同於建行,在央行沒有統一政策的情況下,不會貿然自斷門路。對建行來説,也並非所有建行都面臨同樣的風險,對於那些已將年度貸款額度提前用完,或者已經大大突破房地産貸款額度的地區,對於那些房地産個貸風險已經非常明顯的地區,提高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是不得已而為之。同樣,對不同風險級別的客戶,也還有不同的政策。建行直言,對公務員、教師等優質客戶依然會網開一面。而對那些靠銀行信貸進行炒房的人來説,這一政策也許有抑制其投資需求從而降低銀行風險的作用,這要看他房價上漲和提高首付之後的邊際效益,如果他還能從房價繼續上漲中得到更大的利益,這樣的抑製作用也會減弱。
  央行可能不會下一刀切的“房貸新政”,各商業銀行從各自的情況出發,很有可能在各地分別採取一些相應的措施,化解自身的房貸風險。這説明,在房地産信貸領域,商業銀行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