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我國股市穩定發展
    2007-06-04    作者:賀強    來源:證券時報

  目前我國股市雖然有一定結構性泡沫,但總體上還沒有完全過熱。本輪股市的上漲是有經濟形勢不斷向好和上市公司業績大幅提高支撐的。
  由於上市公司業績與股價指數同向增長,雖然股市一度漲到了4300多點,但是市場比2001年6月2245點時的市盈率還要低。
  管理層不應該直接調控股市,對股指高低不應該直接去管,應當採用市場化的方法加以引導。
  建議進一步做好新股發行的核準工作,提高效率,加快速度,不斷增加市場中優質股票的供應。這不僅有利於維持股市的供求平衡,減緩股指上漲的速度,保證股市穩定發展,而且也給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
  我國股市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持續地暴漲,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牛市,巨大的財富效應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入市。股市持續火爆的狀況,引起社會各方人士很大的爭論。有些人認為,目前股市過熱,泡沫過大,存在着很大的風險;因此,他們認為,應當由管理層對股市進行直接調控。甚至還有些人建議,應該動用人民日報社論的方式調控股市。無獨有偶,境外的許多外資機構也紛紛唱空中國股市,甚至建議中國政府應當利用政策直接干預股市。
  我們認為,目前我國股市雖然在個別股票或個別板塊存在着一定的結構性泡沫,但是從總體上看,還沒有完全過熱。本輪股市的上漲是有經濟形勢不斷向好和上市公司業績大幅提高支撐的。自2001年以來,我國處於新的一輪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2001年,我國的GDP增長率只有8.3%,但是到了2006年,我國GDP增長率已經達到10.7%。在宏觀經濟不斷向好的大背景下,我國上市公司的業績也逐年提高。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的業績(平均每股稅後利潤)為0.1336元,而到了2006年,我國上市公司的業績已達到0.24元。由於上市公司業績與股價指數同向增長,雖然股市一度漲到了4300多點,但是市場的動態市盈率只有30多倍,比2001年6月,股市炒到2245點時的市盈率還要低。
  當然,我們應當看到,今年以來股市上漲較快,群眾投資的積極性很高,也不排除一些新的投資者存在較大的盲目行為。但是,這並不能構成我們直接調控股市的理由。目前股市發展的大好形勢是來之不易的,廣大群眾踴躍入市的積極性應當得到保護。
  如果管理層運用政策對當前的股市進行直接調控,將會産生一系列不良後果:其一,在股市高點附近大量入市的新股民將會被嚴重地套牢,他們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極大的損害。其二,國有企業改制、發行上市工作以及企業集團整體上市的戰略將難以順利實施。其三,如果股市被打壓得過低,大量資金將會撤離股市,造成不良後果。一方面,大量資金流回銀行,加劇了銀行流動性過剩的狀況;另一方面,將會有大量資金衝擊商品市場,引發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
  管理層調控股市的關鍵在於管什麼與不管什麼。管理層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應當依法監管。因此,對股市中的違法現象必須堅決地管,徹底地管。但是,對股指高低則不應該直接去管,更多地應當採用市場化的方法加以引導。
  目前進入股市的資金不斷增加,股市的需求不斷擴大。而與此同時,市場的股票供給卻沒有相應增加。從今年初到5月29日為止,我國A股市場新股發行只有41家,發行股本為109.999億股,融資額僅為1193.99億元。而2007年1月份,滬深兩市每天成交金額基本保持在1000億元以上。到了5月份,滬深兩市每天成交金額基本維持在3000億左右,在5月24日,曾經創出了日成交金額3894億的歷史天量。僅僅5月24日一天的成交金額就達到了今年發行新股融資額的三倍以上。以上的情況表明,我國股市目前的供求關係已經出現明顯的失衡狀況。
  因此,我們建議進一步做好新股發行的核準工作,提高效率,加快速度,不斷增加市場中優質股票的供應。
  做好新股發行工作,增加股票供給,不僅有利於維持股市的供求平衡,減緩股指上漲的速度,保證股市穩定發展,而且也給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的做法還可以大力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的進程,變停滯的國有資産為流動的國有資本,使國有資産在流動中不斷保值增值。
  目前,在我國股市中,國有絕對控股或具有第一大股東身份的上市公司總數為852家,國有股數量(不含金融類)4000多億股。而我國國有控股集團總數達1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國有企業有十幾萬家,國有資産及國有控股集團資産規模達到20萬億元以上。我國股改上市的國有企業及其資産規模在總規模中只佔很小的比重。我們還有大量優質的國有企業沒有實行股份化改革,還有大量的國有資産沒有通過資本的形式流動起來。目前,我們應當充分利用股市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大力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化改革,通過股票市場實現國有資産的資本化、流動化及風險分散化,促進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

(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教授)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