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從4月23日起,滙豐、花旗、渣打、東亞四家在華轉制外資法人銀行開始向國內本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幣業務。四家銀行均&&,雖然對開戶的個人客戶沒有起存金額的要求,但賬戶餘額如果低於一定金額,銀行將收取不菲的賬戶管理費,最高可達到300元/月。
這則消息一出來,立即讓國內銀行有了新的辯解參照:“你看人家外資銀行,小額收費比我們高得多!”一些時評作者也據此替國內銀行圓場,認為國有銀行對小額存款收費是符合國際慣例的,而且,與外資銀行相比,我國國有銀行收費的費用是非常少的。前段時間還常遭批評的小額存款收費,好像突然變得合理起來,而收費的國有銀行也瀟灑轉身,變得底氣十足。
實際上,兩者在收費方面並沒有可比性,國有銀行不應在收費方面向外資銀行學習。理由如下:
第一,國有商業銀行中的“國有”二字,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修飾,因為有了“國有”二字,過去財政曾經數次為銀行數額驚人的壞賬埋單,追根溯源來源於納稅人的貢獻,來自於公眾的犧牲。從這個角度來看,國有商業銀行有回報民眾的義務,也有承擔社會責任的義務,它不能完全走向功利化。而且,對小額存款收費並非什麼國際慣例,許多國家銀行有對此項服務收費的,也有不收費的,所謂國際慣例的説法早就被人揭穿了。
第二,國有商業銀行的定位與外資銀行不同。外資銀行受網點少、業務範圍小的局限,只能定位於為大客戶服務,而收費實際上是他們篩選客戶的不得已之舉。倘若外資銀行的網點也像國有商業銀行這樣遍及各個角落,它們為了贏得業務也會率先取消這項收費。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與外資爭奪尖端客戶的競爭中,由於受目前服務水平等方面的制約,可能處於不利地位,倘若再放棄自己佔據絕對優勢的廣大普通客戶,無疑不利於自身的發展。因此,我國國有銀行的地位本身就決定着,它應該通過取消收費或降低收費標準等方面,與外資銀行展開差異化競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贏得廣泛的客戶資源,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第三,服務水準不同。外資銀行倘若設立收費項目,必然有優質的服務相對應(比如“一對一”的貼身服務),否則,它絕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因為對某項服務收費而損傷自己的形象,失去一部分客戶。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對小額存款戶收費的同時,並未有對應的服務,因為許多小額存款戶本身長期處於休眠狀態,沒有發生具體業務。實際上,這些處於休眠狀態的小額存款戶的資金,銀行可用於放貸創收,即使不再額外收費,銀行也已經從中受益。
當然,由於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的定位不同,我們也不能要求國有商業銀行提供像外資銀行那樣的服務。昨天,有媒體記者對外資和國有商業銀行進行了體驗,體驗的結果是:外資銀行都非常熱情,而在國有銀行辦理業務則不得不排起長隊。這種反差的確應該讓國有銀行覺醒,讓它們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加以改進。
但是,我們也不能要求國有商業銀行一定做到外資銀行那樣的程度,因為這種要求在目前並不現實。外資銀行收費高,它們可以提供諸如“一對一”這樣的非常人性化的服務,而我國的商業銀行現在還不具備這種條件。
外資銀行所帶來的全新的服務理念,不僅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服務理念會造成衝擊,也將對我國民眾的選擇帶來影響。不管怎麼説,一個全新時代已經開始,國有銀行在收費方面不能向外資銀行學習,要學習就應該學習它們竭盡全力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務實作風和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