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任志強説兩句公道話
    2007-04-16    葉建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任志強似乎總不太招人待見。前不久,廣州市市長張廣寧&&,住房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和社會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這位房産巨頭回應説,住房是市場的事,不是政府的事;政府官員籠統地將住房稱為“政治”問題,只會造成市場的動蕩。由此,任志強又遭到了鋪天蓋地的謾罵,其博客文章的跟帖幾乎都是一致的討伐聲。
  平心而論,任志強針對住房“政治”問題而寫的這篇文章,不能説沒有合理的成分。目前市場上涉及民眾的住房主要有三種,一是商品房(含各種存量的二手房),二是經濟適用房,三是廉租房。第一種純粹由市場提供,受市場供求關係支配;後兩種主要由政府主導建設,承擔着政府的社會保障功能。任志強説:“扣除政府的社會保障性責任之外,保證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才是政府應放到工作首位的最大政治。”並認為,“有地方住”與“有可支配的財産權利”是兩回事,許多評論常常將二者混為一談。“保障居住權利才是國家最大的政治”,“政府應將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視為政治,而不是將住房視為政治。”
  可以看出,任志強並非反對把住房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他所反對的,是一種籠統的“住房政治論”,是對房産市場的過度干預,是借“政治”之名破壞市場,扭曲市場經濟中的價值規律。應該説,這種維護經濟改革的市場化取向、主張對市場不宜干預過多的觀點,是有其道理的,應該得到尊重。
  只不過是,任志強忽略了一個細節。在中國人由來已久的生存原則中,住房屬於生活必需品,也是政府目前所遇到的民生問題的重要方面。這一點,我國與國外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政府不可能對房地産市場完全放任不管。實際上,由於住房的特殊性,目前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會利用行政權力來干預市場,以達到保障民生的目的,只是干預的程度不同罷了。更何況,我國的房地産市場目前問題成堆,操縱信息、哄抬房價、合同欺詐、暗箱操作、強制拆遷等現象屢禁不止,市場存在偏離正常軌道的可能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除了大力推進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之外,確實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對市場的干預,否則,那才叫真正的不“政治”。任志強的這種忽略,成了他致命的軟肋。但是,細節不妨礙主流,其主流還是可以肯定的。
  任志強所説的“有地方住”,實際上指的是廉租房。在國外,一定存量的廉租房,是房市穩定的重要砝碼,也是社會保障的重要利器。從商人的角度來説,政府建廉租房,恪守自己對民眾的承諾,商人蓋商品房,按自己意願掙自己該掙的錢,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政府有政府的責任,商人有商人的志向,二者是兩條道上跑的車,很難重疊,也不需要刻意去調和。商人,特別是掙大錢的商人,雖然也要講良心,但只要商人的經營是守法的,手段是正當的,就算只盯着富人而不考慮窮人,別人也無話可説。按照價值規律,窮人買不起的東西,肯定是因為這個東西太稀缺。而如何激勵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向稀缺的商品,並為之提供足夠的公共資源,那是政府考慮的事情,與商人何干?又憑什麼非要讓商人降價?從這一點上説,任志強的“富人論”也沒有太過分。
  但是,問題也恰恰在這裡。這個世界上,窮人畢竟佔了多數。藐視窮人,無異於藐視大千世界,也無異於把自己推到了民眾的對立面。所以,無論在市場上如何叱吒風雲,無論在企業和個人的財富上如何作為,你的道德試卷總是得不了高分。從這一點上説,誠實的、講出了商人心裏話的任志強是值得同情的,當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