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兩萬元一支的某進口藥,在廣東藥品陽光采購的專家砍價程序中,只肯降兩毛錢,降價率為10萬分之一。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各大媒體報出的這則新聞,就像是為假日平添熱鬧的一則黑色幽默。不過,這一極端個案仍足以提醒我們:藥品降價為民謀利,打虎還得打“真老虎”。
以上述藥品為代表的進口藥,就是一隻“真老虎”。在平均降幅達40%的陽光采購面前,某些進口藥之所以威風依舊,原因無非有二。一者,我是處於專利保護期的獨家藥,你不用我的,用誰的?其實這也是砍價專家們不敢舉刀的真正原因。二者,一些即使已過了專利期所謂原研藥,一直就有“超國民意識”:我的質量就是比你的好。廣東醫藥採購中心的數據表明,這次陽光采購,外資藥降價率只有平均水平的1/5-1/8。 平心而論,要打這只老虎並不很難。你説藥品到中國的口岸價本來就高,那麼在國外的銷售價到底是多少?這一點,沒有企業肯説;事實上,即使願意説,我們也不能任其自報,採購專家們還得辛苦一下,去做些調研,市價多少,政府採購價又是幾何。若差得太遠,我們自然可以拿以反暴利和價格欺詐等法規,促其規範。麻煩是麻煩點,但這畢竟是打老虎啊。 同樣需要麻煩點的,就是認真摸一摸那些“變臉漲價”藥品的底。因為這是另一隻“真老虎”。在這次陽光采購中,就曝出阿奇黴素有97個商品名,左氧氟沙星有62種規格。為什麼要玩這麼多花樣?因為按現有法規,同一種藥品“換身馬甲”就算新藥,是新藥就可以重新定價。你想想,在企業策划水平越來越高的今天,換“馬甲”算得了什麼? 有“真老虎”,就有“假老虎”。“真老虎”要一直數下去,“假老虎”當然也應該還原其本來面目,否則極可能傷及無辜,最終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比如,一些生産多年的“廉價好藥”,價格就恐怕不能再降。否則,就會鬧出五毛錢60粒丹參片、八毛錢一瓶大輸液的笑話———就算是麵粉和礦泉水,也不止這個價,何況原材料和生産條件都極其苛刻的藥品。 已接近尾聲的2007年廣東藥品陽光采購,之所以引起全國藥企甚至全國媒體的廣泛關注,是因為這是在藥品後招標時代的率先嘗試:它所曝露的問題,也是全國藥品招標採購中蘊藏已久的黑幕;它將解決的問題,也必是全國藥品採購同行們所破冰試水的難點。從這一點來説,藥品降價打“真老虎”,廣東顯然只是開始,而對全國來説,也僅僅是推開了一條門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