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稅收新政把我們搞糊塗了
    2007-01-29    作者:諸葛立早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今年元月房地産業的第一聲“驚雷”,無疑是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於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了,宣布全國各地從2007年2月1日起開展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一時間,“土地稅收新政已成樓市調控殺手锏”,“2007年的宏觀調控態勢依舊如疾風暴雨,打得開發商措手不及”,諸如此類的危言聳聽,充斥於大大小小的財經媒體。
  給這聲“驚雷”打懵的,首當其衝的是證券市場上的房地産股票。《通知》發布當天,萬科A、華僑城、金地集團、招商地産等龍頭房地産股票率先跌停,浦東金橋、陸家嘴、金融街等持有經營性物業的地産股也同樣跌停。兩市共有29隻房地産(A、B)股票收市被砸到跌停板上。直接導致該日中信房地産股指數暴跌145.49點,跌幅達到8.22%。“房”門失火,殃及基金。2006年基金三季度季報的統計已經顯示,相當一部分基金持有的房地産業股票均超過基金凈值的16%,最高比例達到21.13%。悶棍之下,房地産股這個昔日人見人愛的“香餑餑”,剎時成了人見人棄的“燙手貨”。
  當然,也出來了安慰之聲———土地稅收新政不會助長房價上漲。雖然有人擔心,大量的土地增值稅成本可能轉嫁到房價上,即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老百姓最終為“土地增值稅”買單。但有專家學者反駁此論,認為調控已經對需求産生影響,購房者的承受力有一定限度,房價因土地增值稅而上漲的空間並不大。而大多數老百姓則吸取了對二手房徵收個稅的“前車之鑒”,心裏不能踏實下來。只能“騎驢看唱本———走着瞧”了。
  誰知,接下來的“走勢”更妙。先是國稅總局地方稅務司一位處長説:從2月1號開徵土地增值稅的説法,是一個誤解。因為這並不是一個新的稅種,從1994年開始,就已經開始徵收這個稅了。通知主要是加強土地增值稅的管理,規範清算辦法。緊接着,國稅總局又稱,由於對房地産開發項目已經預徵了土地增值稅,而清算是在房地産開發項目已經全部或大部分銷售完畢後才進行的,因此,通知的&&在政策上不會額外增加房地産開發企業的稅收負擔,也不會加重購房者的經濟負擔。如此解釋,社會上便有好事者又作出了所謂“微調”的評判。
  好像有點“投石問路”的味道。於是乎,滬深兩市的房地産上市公司一個又一個發出澄清公告。公告無非是:其一,房産銷售時已經預交土地增值稅,並在2006年度對土地增值稅費進行了預提;其二,所開發項目主要為普通居民住宅和經濟適用房,毛利率不高,因此土地增值稅的稅率偏低,清算管理影響較小。作為呼應,房地産股則紛紛反彈。就在“峰迴路轉”之際,突然又殺出了兩個“程咬金”,“房地産大佬”任志強、潘石屹一前一後發出質疑之詞。潘石屹稱,房地産開發企業或在宏觀調控大半年之後再遇土地增值稅清算,其經歷頗有點“漏房偏遇連夜雨,雪後再降數場霜”。他説,“受清繳影響”導致資金斷檔的房地産開發商將面臨項目開發的資金阻礙,最終導致商品房供應的減少。話外之音,躍然紙上。更有甚者,上海一些房地産開發商準備聯名上書,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這些房地産商認為,“與其説是清算土地增值稅,還不如説是清算地産商的命!”同在一片藍天下,同樣都吃房地産飯,感覺竟如有天壤之別,判斷竟如此大相徑庭,真讓我們這些旁觀者如墮入雲裏霧裏,“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何以會出現這種怪現象?不得而知。倘若以邏輯推理的方法分析,我以為,或許會是下列幾種情況:如果房地産上市公司説的是真話,那麼,叫苦的那一方則在説假話;為什麼説假話?有可能是“貪得無厭”,也有可能是從1994年開始,壓根兒就沒有繳過土地增值稅。假若是後一種,人們就有理由質問國稅局,你為什麼現在才來管?如果是任志強、潘石屹他們説的是真話,那麼,發澄清公告的那些公司便涉嫌虛假信息披露。當然,人們更有理由探究,今天再重申13年前的徵稅規定,為什麼不先將這些年來的執行情況告知於眾呢?
  毛澤東曾經有過一句名言: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必須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一則通知的重申,竟弄得人們稀裏糊塗,個中緣由,值得深思。當然,一切要看2月1日以後的執行效果。我們的糊塗,但願只是智商不夠所致,或者就是“杞人憂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