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 Introduction
郭田勇: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其他專欄 | Other
連平
孫立堅
董登新
易憲容
楊紅旭
丁志傑
梅新育
鄭風田
章玉貴
左曉蕾
沈建光
魯政委
管清友
郭田勇
李迅雷
 
餘額寶“鯰魚效應”倒逼利率市場化 2014-02-24
  餘額寶確實在某種程度上發揮了鯰魚效應,改變不合理的融資制度效果正在初顯,已經讓朝野震動,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對於公眾,餘額寶使公眾得到了本來就應該得到的東西,如果銀行利率市場化,餘額寶的套利空間也就消失了。
美國退出QE尚需時日 2013-06-17
  考慮到目前面臨的財政政策阻力,美國經濟基本面的逐步改善是非常積極的信號。但5月的非農就業數據還沒有強勁到可以完全抵消其他領域,特別是通貨緊縮方面潛藏的危機,再綜合考量其他因素,筆者認為美國退出量化寬鬆尚需時日。
美國注入“海量”流動性 五方面影響中國經濟 2013-04-02
  我國的匯率、貿易、國際資本流動等諸多方面,都與美國有着密切&&,美聯儲繼續推行的低利率及寬鬆貨幣政策,勢必對我國經濟的相關方面形成一定影響。
創造新的制度紅利 2012-07-24
  銀行目前尚不具備取消存貸比的條件,畢竟存款立行的理念是其經營的長期理念。不過存貸比的確需要加以調整以更加適應市場情況,如可以採取差別性政策等。
銀根放鬆須力度效率並重 2012-06-01
  中國4月份的經濟數據表明,控制通脹已經不是當下經濟發展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穩增長”已是當務之急。因此,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預計貨幣政策將會繼續發力,預調微調的力度將有所加大。
貨幣政策可隨時發力穩增長 2012-05-28
  中國4月份經濟數據表明,控制通脹已經不是當下經濟發展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穩增長”已是當務之急。因此,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預計貨幣政策將會繼續發力,預調微調的力度將有所加大。
利率市場化改革時機基本成熟 2012-05-07
  近十多年來,中國政府大大加快了對金融部門的改革,效果顯著。但與此同時,我國金融領域還存在一些問題,金融改革仍需深化。
銀行“暴利”之爭昭示金融改革須深化 2012-03-28
  儘管銀行業機構數量不算很少,有一定的競爭,但這種競爭更多的體現在非價格方面,且一般的金融消費者受益很少。所以就體現了價格管制下整個行業的集體性“暴利狂歡”。
從銀行高利潤看金融改革攻堅 2012-03-23
  其實所有人都明白,大家之所以一直用暴利這個詞,更多是帶有感情色彩,即公眾對存款負利率、對銀行業的壟斷和低服務水平的不滿,而非一個簡單的數量界定。
突破民資進入金融業的“兩重門” 2012-03-21
  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具備了一定的條件和能力,也是我國金融業繼續發展的動力和金融改革的內在要求。
收入差距大是我國消費乏力的重要原因 2012-03-08
  展望未來,應將擴大內需作為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戰略,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資本賬戶開放需有兼顧風險充足準備 2012-03-06
  考慮到資本賬戶開放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風險,應注意開放速度和程度與我國發展和改革的程度相適應,遵循“先流入後流出、先長期後短期、先直接後間接、先機構後個人”的原則,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並採取適當的風險防範措施。
防止金融業劍走偏鋒 2012-02-02
  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來看,金融産品的功能越複雜,衍生的層次越多,經常會導致兩個問題,第一是內在的風險性越大,第二是偏離實體更遠。我們要保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一是防止金融業出現創新過度而形成自彈自唱的情況,二是要實行金融改革。
監管民間借貸可雙線並行 2011-10-10
  從我國民間借貸的現實來看,其地域色彩濃,各種非銀行信貸實體參與其中,加之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比較突出,更適宜採用雙線多頭的監管模式。
貨幣政策宜緊不宜松 2011-04-21
  由於貨幣政策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時滯效應,未來中央應當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前瞻性,多種調控工具配合使用,做到態度鮮明,政策穩定。
房地産市場不能成為“投資型市場” 2011-03-07
  打擊投機性需求,將投資性購房從購房需求中剝離,使商品房回歸自住市場,是我國今後一段時期完善房地産市場調控的政策着力點。
加息的邏輯 2011-01-05
  在穩健貨幣政策導向下,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應不斷加大,我國利率政策的目標,至少應使名義存款利率上調至與物價大致接近。
人民幣漏損效應凸顯 穩健要名副其實 2010-12-27
  隨着政策的不斷推進,我們漏出效應開始不斷加大,子彈向外打,但是沒有打中靶子心,導致資産泡沫全進入資産市場。
明年人民幣匯率彈性將變得更大 2010-12-15
  目前中國的經濟我們要做好三件事,經濟要保持適度增長,然後調整結構、控制通脹預期。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走向穩健,至少我想有兩個方面要進行變化。
防止漲價演變成惡性通脹 2010-11-29
  儘管當前物價水平上漲較快,但全面性的價格上漲並未形成,通脹壓力並沒有轉變為實際通脹,因此要理性面對當前的通脹壓力,不能産生恐慌心理。
匯率漸進性升值是發展經濟最佳選擇 2010-11-01
  對於中國而言,當前這樣的升值速度並不值得樂觀。因為國內的貿易畢竟剛剛才有所好轉,升值過快或將挫傷貿易復蘇。但是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漸進性升值是應對當前複雜的國外經濟形勢、發展本國經濟的最佳選擇。
如何防止國際熱錢興風作浪? 2010-10-26
  熱錢具有短期逐利性,瞄準一個有利可圖的市場便迅速且大規模流入,風險加大就立刻撤出,因此也是高收益與高風險並存的一種投機性資本。
防治熱錢當堵疏結合 2010-10-22
  儘管當前熱錢流動變幻莫測,但若抓住其本質問題,對症下藥,建立一整套控制與疏通機制,便可以“不變”應萬變,從根本上消除熱錢流動的不良影響。
後危機時代中國金融業應如何演進 2010-09-16
  就後金融危機時代金融機構的發展談兩個大方面,首先是金融體系要保持穩健性,第二要推進金融服務變得更加專業化,在中間業務上也要朝着更加專業性精細化的道路去發展。
對通脹仍不可掉以輕心 2010-08-16
  從經濟學理論看,通脹水平與經濟增長往往呈同方向變化,因此在經濟回調的情況下物價確有可能持續走低。但從現實來看,經濟運行中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意味着下半年物價上行壓力依然存在,對通脹仍不可掉以輕心。
開徵銀行稅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2010-07-01
  徵收銀行稅,以此讓銀行業實行自律、“自掏腰包”是一個積極的進步,因為這意味着政府可以從過去一旦出現金融危機就不得不對銀行進行救助的被動局面擺脫出來。
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還需突破雙重門 2010-05-31
  開放民間資本的好處多多,可為何落實起來就很難呢?以我關注較多的金融領域為例,我認為,地方政府和監管機構這兩個層面的突破尤為重要。
管理通脹預期應防物價畸漲 2010-04-01
  在中國“囤”是一種畸形的社會現象“囤地”讓樓市一級市場泡沫嚴重“囤房”讓房價愈加走高“囤米”讓南方多城市米價高漲,更暴露了政府調控的不到位,不完善。
消費金融公司破冰 還需“開門”納入民間資本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