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牛”的前提
2015-07-02    作者:丁峰(獨立投資分析人士)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本輪牛市遭遇了最大一次調整。新開戶投資者由賬面盈利轉為虧損,老投資者賬面盈利至少也被抹去了一半以上(在收益50%的情況下,若下跌約17%就可吃掉一半盈利)。到底是什麼因素引發了這波劇烈調整?

  筆者以前説過,股市漲跌長期看業績,短期看資金。説到資金,主要可分為這幾路:新開戶資金、原有賬戶銀證通劃轉資金、機構自營資金、公私募基金客戶資金、兩融業務資金和場外配資資金。其中,前五路資金基本處於監管之下,作為公開信息,動態數據也是時時發布的,而場外配資資金尚處於灰色地帶,很難獲取準確公開數據。

  要論資金流向對大盤的影響,這六路資金中最直接、最可信賴的指標是“兩融”業務資金。這是因為,其他幾路資金顯示的是資金在某一時點的存量,“你可以把馬兒牽到河邊,但你不能強迫它喝水”,客戶把資金轉入股市並不表明馬上就會滿倉買入,基民所認購基金建倉期也要以月計,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幾路資金反映的是一個期初數或期中數的概念。而“兩融”業務資金餘額,尤其是佔絕大多數的融資資金餘額,反映的則是交易完成後的資金佔有量,是個期末數的概念。有多少存量融資餘額,以及某一期間增加了多少餘額,就意味着累計有多少資金是凈買入,以及某一期間有多少增量資金通過融資凈買入。

  在這輪牛市的起點去年7月,融資餘額約4000多億,而6月18日融資餘額最高點是2.27萬億,同期滬深總市值從約30萬億上升到約73萬億,融資餘額翻了兩番多,總市值翻了一番多,雖然不呈同比例增減關係,但大體還是高度相關。當然,推高股指的力量不僅來源於融資盤的凈買入,其他幾路資金的力量同樣不容小覷,“大河水漲小河滿”,在流動性如此寬鬆、金融融通如此便捷的當下,資金像水一樣在銀行、保險、證券、外匯等市場流動,融資的增減,必然與其他幾路資金的增減高度相關。

  在最近的暴跌中,融資餘額的減少源於賣盤的平倉和了結,雖然也有抄底資金融資買入,但融資餘額的減少必定是融資賣盤和融資買盤相軋的差值,體現的是凈賣出的資金量。數據顯示,6月19日起至6月29日,6個交易日內,“兩融”餘額從2.27萬億減至2.09萬億,凈減少約2000億,折合每個交易日凈減少約330億。

  不要小看這每天的330億:筆者曾於去年底分析過當時拉升股指的三股力量,當時匡算的每天合計資金增量不過100億左右,但卻引發了去年下半年股指的大幅上漲。如今,融資餘額從年初的約1萬億升至6月的最高點2.27萬億,折合每個交易日約130億,同期大盤也跟隨上漲了約50%。但這輪急跌期間,每日融資資金凈減少約330億,相比之前,不僅由正轉負,而且數額陡然增加了2倍多,難怪大盤跌得這麼兇!

  其實,相較半年前,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果説近2萬億融資買盤增量對應於(不是等於)總市值的翻倍,那麼,大盤若再翻倍,怎麼也得對應於兩個2萬億的融資買盤增量吧。這樣一來,融資餘額就很可能達超6萬億。雖然看起來是個天文數字,但若有一天真實現了,融資餘額佔總市值的比例依然在3%左右,風險佔比並未擴大。但不容忽視的是,隨着總市值屢創新高,因資金增量推動大盤上漲所帶來的邊際效用也在遞減。這類似於開車,雖然車速還在提高,但加速度是遞減的,一旦加速度由正轉負,速度就開始下降,如果加速度短期內下降特別快,車速就會急劇放緩。

  融資餘額掉頭轉向須有誘發因素。最近一輪IPO申購數量多、融資額大,累計吸納了數萬億金,加之很多人要把資金左右騰挪,賣掉存量股票去申購,從而引發了大盤掉頭向下。在上述幾路資金中,影響最大的是配資資金。試想,如果你憑100萬自有資金,承擔着高於銀行貸款利息幾倍的高息,從配資公司借來200萬、300萬,甚至400萬、500萬,全倉買入股票,怎麼可能淡定從容地從價值投資角度,分析研究公司基本面,中長期持有業績良好的公司?你肯定會關注大盤及股票每時每刻的走勢,必定會以快進快出的手法追漲殺跌,這自然放大了大盤漲跌的幅度。官方的説法是配資資金規模約5000億。累積到5000億可能需要幾個月,要跑掉,則用不了幾個星期。如果短時間內配資資金出逃過快,必然引發正常融資資金的大幅縮減,以及其他各路資金回收變現等一連串連鎖反應。如此一來,大盤的短期暴跌就不可避免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借錢炒股永遠是普通投資者的大忌。我國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與散戶約為二八開,換手率約10次/年,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約為八二開,換手率約1次/年,我國資本市場結構要與國際接軌,波動小一些,即所謂的慢牛行情,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當務之急,是要有效規範和監管投機炒作資金,總量上要嚴控。我們的良好願望是慢牛,但就像劣幣驅逐良幣,如果短炒之風盛行,逼得價值投資者也去追漲殺跌,那麼這個市場的生態要恢復起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快牛倒了,慢牛會有嗎?
深“V”反轉似曾相識 翻版5•30後慢牛會怎麼走
A股重挫3.47%失守4900點 “快牛”轉向“慢牛”
多空分歧加大慢牛將統一市場看法
滬指險守5100點 波折前行利於慢牛格局
 
頻道精選:
【思想】收費公路虧在哪,要讓公眾看得清 2013-06-14
【讀書】世界貧富根源解析指南 2015-07-01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製造企業迷惘“互聯網+” 專家:先做“減法” 2015-07-02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