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扶貧應走精準幫扶路徑
2015-07-02    作者:王志群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産業扶貧是開髮式扶貧的核心內容。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州視察扶貧工作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重要思想,強調把幫助貧困農戶發展生産作為扶貧工作重點辦好的三件實事之一。中辦25號文件明確要求,把創新扶貧機製作為新時期扶貧工作的關鍵舉措。扶貧對象識別以後,如何以産業扶貧為抓手,實現精準幫扶、精準脫貧,是擺在貧困地區各級黨委政府和扶貧部門面前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傳統産業扶貧存在的主要問題

  産業扶貧不完全等同於産業發展,它是以産業為基礎,以扶貧為目的。過去,産業扶貧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思路和方式的局限,實際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一,扶富不扶貧現象時有發生。過去,各地政府和扶貧系統的同志,習慣用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即“大水漫灌”而非“滴灌”,實施結果往往導致專項扶貧資金容易流入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專業大戶等扶貧經濟組織,而更為需要扶貧的對象卻在産業開發中被邊緣化。貌似公平的普惠政策,其結果是扶富不扶貧,即使産業發展起來了,區域內收入兩極分化卻進一步拉大。
  其二,扶貧對象在産業發展中制約因素較多。扶貧對象除了存在收入低以外,在産業發展中還缺門路、缺技術、缺管理,不了解市場,有的還缺乏勞力,身殘或智殘,是産業發展中的弱勢群體。
  其三,簡單的“給錢給物”方式難以奏效。這種做法的優點是直接瞄準了“窮人”,打卡到戶減少了中間環節。但千家萬戶分散生産難以形成産業規模,扶貧資金能否用於發展生産難以監管。
  其四,産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尚未有效解決。財政扶貧專項資金非常有限,攤到人頭就更少,投入少産出少,扶貧對象要在短期內脫貧很困難。因此,提高和放大財政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

  精準産業扶貧的核心內容

  為了有效推進産業扶貧工作,我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創新工作機制,解決瓶頸制約。力求在産業扶貧中將片區産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與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相結合,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與扶貧對象自身特點相結合,走一條“資金跟着窮人走,窮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窮人跟着産業項目走,産業項目跟着市場走”的精準産業扶貧新路子。具體做法是:
  第一,瞄準貧困人口。要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60%以上用於産業扶貧,其中70%以上用於建檔立卡扶貧對象的生産發展,將普惠政策與特惠政策相結合,形成差異化扶貧政策,確保扶貧專項資金向貧困戶傾斜。
  第二,改革幫扶方式。改傳統“給錢給物”打卡到戶為直接幫扶、委託幫扶和股份合作三種模式,鼓勵扶貧經濟組織(包括扶貧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與貧困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克服扶貧對象産業發展的短板效應,引導扶貧對象走向市場,切實提高扶貧對象參與當地特色産業發展的組織程度。
  第三,建立維權機制。確保貧困農戶與扶貧經濟組織實現緊密的利益聯結,必須為貧困農戶建立利益維權機制,指導和幫助貧困農戶維護合法權益,尊重貧困農戶自主選擇權和參與權。在維權的具體形式上,一是讓扶貧經濟組織與貧困農戶簽訂互利共贏經濟合同,二是由項目區貧困農戶選出代表組成監事會,並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審計,對項目投資、經營、收益進行全程監控。
  第四,放大財政扶貧資金效益。通過市、縣兩級政府主導的擔保平台建設,搭建銀企橋梁,緩解扶貧經濟組織融資困難;通過建立縣級小額信貸風險化解平台,設立貧困農戶專門評級授信系統,變八項指標考核為誠信度、勞動力、收入狀況三要素評估,確保大多數貧困農戶享受無擔保、無抵押、基準利率的小額信貸,緩解扶貧對象貸款難問題。

  精準産業扶貧的實現途徑

  精準産業扶貧的核心,是讓扶貧經濟組織與貧困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其實現途徑,體現在三種幫扶模式上:
  一是直接幫扶。在政府的組織和引導下,對有産業發展願望和産業發展能力的扶貧對象,直接參與區域特色産業開發。這種形式適用於一些技術性一般、短平快的項目,可通過直補、以獎代補、貼息或物化補貼等方式進行。
  二是委託幫扶。指受扶貧對象個人或集團委託,通過購買扶貧社會服務方式,將國家給予特定對象的扶持資金直接委託給有意願合作的、有社會責任的、講誠信和有實力的扶貧經濟組織。項目實行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核算,相互間以契約形式,明確責權利關係,項目收益按比例分成。這種形式適宜於技術性強、周期長,而本地扶貧對象又有資源的項目。
  三是股份合作。根據扶貧對象個人或集團意願,鼓勵探索將扶貧對象的政策扶持資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産資料折價入股,由扶貧經濟組織統一管理和生産經營,結成聯股、聯利的共同體,實現股份到戶、利益到戶。這種形式適宜於一些技術性強、周期長或本地資源缺乏的項目。
  在精準産業扶貧的基本思路下,瞄準扶貧對象,進一步完善扶貧經濟組織與貧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和貧困農戶維權機制,圍繞解決資金、市場、技術三大瓶頸,着力做好金融扶貧、電商扶貧和致富帶頭人培訓等工作,系統地推進精準産業扶貧,為貧困農戶增收脫貧夯實基礎。
  (作者為湖南省扶貧辦主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范小建委員:面對新常態扶貧開發要有新舉措
扶貧問題引發代表熱議
互聯網技術創新扶貧:蘇寧獲"全國扶貧開發先進集體"稱號
青海為100個扶貧村設立産業發展資金
技術加資金央企拉民企 中石油豫北打造産業扶貧試驗田
 
頻道精選:
【思想】收費公路虧在哪,要讓公眾看得清 2013-06-14
【讀書】世界貧富根源解析指南 2015-07-01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規劃落地 多地爭上先進製造業 2015-07-01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